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采花(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采花(捉)(1 / 1)

十一月初一,江承海跟宋明晖返乡。

早饭后收拾行装,来时大包小包,走时轻装上路。京中特产都不拿。商队往来多,他们什么都不缺。两个小宝年长一岁,又上了学堂,知道离别的意思。

他们心里舍不得,嘴上懂事,说着贴心的话。

他们说:“等宝宝长大,就回去看你们。

把江承海跟宋明晖听得心口发酸

进入十一月,江知与接了常夫人的请柬,去常家拜会,接手常家的两间商铺代为管理

他当天就去了铺子里,清点存货,看账本,找来掌柜和小管事,从目营业额到进货渠道,从销售方式到主要顾客群体,他一样样了解。想要在年底时,想法子做出成绩来。到了年底。各家各户都会采买,这时接手。有点合促,也是机会

常夫人说了,两间铺面交给他,再支出一千两银子给他。还未结算的货款、账目,都不再交给常家。

她只过目账本,不插手经营,也不会从中拿钱。不论江知与怎么经营,她等两年再看结果

一间铺面是个成衣铺子,一间是牲畜行。

成衣铺子的销量过得去,不算太好,也算不上坏。月月有盈余,算不得大买卖

牲畜行的收入还不错,不过养殖成本在那里。总体来说,也不算大买卖

成衣铺子能说是生意,牲畜行交给江知与手里,目的就很直白。常家想要个兽医入驻,也想扩大规模。因此江知与确认过,看常家对地址有没有要求

这一块儿的事务,都是常夫人跟江知与谈

暂时不用到常家的庄子上,可以跟江家的庄子合作。省一些精力

江知与是官家夫郎,常如玉肯定了他们夫夫俩的才干,不好把江知与当白工用

跟江家的庄子合作,也是给江知与的报酬。

这样说来,江知与就有主意了。

牲畜行今年没法子操作,他清点过牲畜数目,另外去铁匠铺问过犁的价位,计算一番,让伙计现在就去附近村里做宣传。开春后,牲畜行的牛、驴、骡子,都能出租给农户使用。第一年开展新业务,首单免费,第一百单免费犁地一天,收费十二文,比一个壮劳力的工钱低,但效率更高。省下的力气,可以去播种,也能省点口粮牲畜数目有限,春耕要抢日子,有需要的乡亲们尽早下定。

-文钱登记,不需要随时来退款。牲畜到田间,再结算尾款

牲畜行平日就有租赁生意

驴子、骡子租用的较多,很多人在城内短程赶路,会租个牲畜代步

江知与算了笔帐,开了个激励活动

租十次驴子,可以免费租用一回。以此爱加。

租用一百次,可以参与抽奖一回。有机会免费把驴子牵回家,免单次数五次以上

这种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同时,这类活动,在丰州县已经成熟。江知与能直接套用模式,他可以放消息,让某些积累到八次、九次的人,将活动卡借给别人用,便宜一两文钱,换一次积累,然后得免费用一回的机会。

他还会培养一批“黄牛”出来。

这是谢星珩提过的名词,他会培养一批黄牛,让他们以优惠价出去找客人。

只差一两次租用,就能兑换到免费租用机会的,只能是普通租客

黄牛们不适用这种方式。十次下来就是二十文钱,把免费机会折扣卖出都回不了几个铜板,不值当。黄牛们是卖的“免费机会”,

说白了,就是内部低价,

他们低价拿到租用券,再倒卖租用券

牲畜行还要派人去农家收购驴子、牛、骡子

总有人家过不下去日子,他可以以常价买下来。只要牲畜健康,年龄不大。先扩大规模,让牲畜行在“牲畜”这个层面上扩大,不惜代价抢占市场份额,再去增添其他业务

比如鸡鸭的售卖,猪羊的售卖。

这个计划推迟到明年,给牲畜行和农庄一些发育时间。

再来就是成衣铺子

谢是珩曾经提出过做大成衣铺子的概念,不过黄家一直没转型成功,黄家有成衣铺子,主要营业额还是以布料为主,后来成功的转型,则是童装。在外地也带出了风潮,销量不错

原来的成衣铺子计划,便由此搁置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江知与手里有了个成衣铺子。

百姓们大多买布料回家自己缝制,很少买成衣来穿,主要原因也是价高,舍不得

闲时把衣裳缝一缝,能省些铜板

那若是做有钱人的生意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他要摘事业,他夫君理应支持他。

那就先出个谢探花同款服饰吧

他回家跟谢是珩说了。谢是珩,??

谢是珩“

江知与看他又是瞪眼又是深思,问他怎么了

谢星珩:“在想要不要收代言费。

江知与回家路上还有很多个好主意

比如说,出个状元郎同款服饰

"顾慎行上考场时穿的什么衣棠?拿出来看看,书生们肯定爱买。

谢星珩就不服气了

“我也是学羅啊,凭什么我卖脸,他卖才华?

江知与让他别急:“我还会出榜眼同款。总有人谦虚,不好意思穿状元同款衣服的。

也就是说,选探花同款书生衣裳的人,不会少。

谢星珩盯着他看,没一会儿绷不住笑了,

“小鱼,你很有奸商潜质啊。‘

拿到铺面才多久,转眼就有主意了

江知与看他反应,知道计划可行。隔天就去成衣铺子安排了几款成衣样式,让裁缝们抓紧做,多做些成衣铺货后,原来的老样子衣服,就推到门口搞促销。吸引客流量,把成衣样式宣传出去

江知与还夹带私货,做了一身玄色的“采花贼”衣服。他要回去采探花

他家的探花,当然要他来采

谢星珩常常被他突如其来的野惊讶到,奇怪的是,他好像永远不会习惯,每一回都会狠狠惊讶,内心狂喜,感到兴奋。这就是夫夫间的小情趣

真有意思

谢星珩就让他知道,高端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方式出现

江知与有被惊喜到,说了句很实诚的情话:“我好喜欢你的心眼子。

谢星珩差点笑场玩崩了

晚上采了一晚上的花,隔天起晚了

两个小宝在外头急得拍门,他们上学要迟到了

江知与起来,时辰也有点赶不上,就委托大嫂送一送

让何义回跟去,何义回认识路,

这天无惊无险的过去,晚上小宝贝就不乐意分房睡了。他们赖在爹爹的屋里不走,要提供“叫醒”服务。江知与的脸都给他俩闹红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铺面活动推广起效果前,向家的第二个孩子被捞出去了,

江知与没轻举妄动,跟何义归按照原计划,在城内用舆论影响向家的行为。

坊间百姓们都在议论,不知向家的小辈们还敢不敢出府走动

有种就出来,躲家里就是怂

很可惜。向坤为官数十年,能屈能伸。他抱着自家孩子,不让出去。

不让出就不让出,江知与跟何义归分头行动,连着绑了两个向家亲族。

两个人都扔在了闹市里。

身上的罪证,头一次被百姓们直接看见,热闹了好几天。

这番热闹里,向坤忍无可忍,上秦书,弹劾京城衙门无用,不于实事

由着贼子一个个在京城捉人,动用私刑,杆顾王法。朝廷尚在,天子尚在,却要别人来代为审理,朝廷颜面何在!他们有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沈钦言帮着府尹说话。

”如此说来,他应该把向家的人都捉去审一审,也好过你家丑外传,还毁坏朝廷名声。

向坤被沈钦言的都察院弹劾得心中窘火。沈钦言冒头,他就器目而视:“你的意思是要提了我?!沈钦言优哉游哉,

”我建议你自己去衙门,也好留些体面。

朝堂争论如儿戏,但这种口角之争却是常态

今天下朝的时辰延迟,京城还有一处热闹看

十一月下旬开始,京城会有许多送年礼的车队、船只抵达,然后一队队的车马进城,去往各个官员府邸中百姓们年年看,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一般都不太关注

今年则多了几分在乎,都看向家会不会收礼

向家小辈都不敢出门了,还能开门收礼吗?

第一批来送年礼的车马,进入中心街区后,分流到各府

今年谢星珩也收到了年礼,多数是丰州县的商人送的,以白、黄、王三家为首

少数是几个有交情的同年、认得的书生、外地官员送的。这些大多是去丰州县观光过的,其中还有加盟糖铺的人。京官再小也是人脉。谢星珩表现出来的才干人品,以及他最终的探花名次,都是与他交往的理由。

郭管家叫人清点,府上库房不够用,暂时把耐放的东西挪到地窖,又用了两间厢房来装,廊下还有箱子沿着墙壁摆放,谢星珩满屋子转圈,收礼都收急眼了

到底是什么人喜欢收礼啊

这么小的房子,全都放满了,他走路都感觉挤!

他越看越急,突有一个膈应人的计谋

他要给向坤送礼

送一堆占地方的破烂玩意儿,去挤满向坤的府邸,

嗯,以道歉的名义去。

口头说说又不吃亏,只要能膈应到向坤,他就嬴了。

要敲锣打鼓的送。

都是家乡特产,一一报名目

当然,礼单是表里不一的

向家一定不会收

但他可以磨,他要亲自去。

官场的人,尤其是向坤这种地位的人,应该还没有见过阴阳礼单,

到时捏着鼻子接下,匆匆抬进去,只想找个机会把它们都扔了,不会在门口就开箱检查

只要进了门,向家就是收了谢星珩的好东西,反口就是赖账

若出了意外,向家的人在门口检查了,发现货不对版,那也没关系。

现代公关常见处理方式:那是新来的家仆抬错礼了。

但要他换上对版的礼物,想也别想。

他会低情商跟向坤聊几句,让向坤把他赶出门

横竖都是向坤不给他脸

同情弱者,是大众的本能。向坤的傲慢会深入人心,成为他倒台的助力。

谢星珩认为此计甚妙,他亲自清点礼单,从里面挑出东西,

给霍家、沈家、两个顾家、翰林院上官、同僚、程明、金公公等人,再有江家私交,何家、四位先生,全都写好了礼单,叫郭管家派人清点,逐一装好筹办再悄悄的,去采买一批占地方的破烂玩意儿。实在买不着,捡点石头、挖点泥土也行。

车马出府,就分头行动

谢星珩来京城以后,难得亲自办事,不浪费工时,他换上了成衣铺子的“探花同款”衣裳,然后骑着拉风的自行车,后边跟着抬着礼物的小厮,出街这段路的街坊,都因采花贼事件认识了谢星珩,所以一路都有人问。

“您这样像是去提亲的一样,穿这么漂亮,带这么多礼。

开口第一句话,就把谢星珩膈应坏了

他差点当街叶出来,无法正常执行计划

他生气了

“怎么说话呢?这不是挑拨我跟夫郎的感情吗?我还能给人提亲吗?我跟你们说,我夫郎到我那儿提亲的,聘礼放了一屋子!百姓们要被他笑死,这番话听完,也不怕他,跟着问他去干嘛

谢星珩这才接上计划:“去给向大人送年礼,我上任时得罪了向大人,趁着送年礼,好给他赔罪。”他生硬的接上广告:“你们应该是因为这身衣服误会的吧?这是我去郎铺面的新款衣服。你们去铺子里。报我的名字。不会有任何优惠。反正也不挣百姓们的钱

有钱人不需要优惠

江夫郎开了间成衣铺子的消息,在附近流传开。

谢星珩一路走,总会有几句废话文学,不是宣传铺面,就是说他带了什么年礼。

这般大张旗鼓的,到了向家以后,向家的人都给气坏了!怎么都不愿意开门

拖来拖去,没能等到向坤回家。不知为何,今天向坤下朝的时展这么晚

向家被当成采花贼的护卫还没有回来,他们对谢星珩能有什么好脸色?

谢星珩就在门外软磨硬泡,,土是的小官怕大官,小官怕被穿小鞋的可怜模样

十分不凑巧,今天有很多闲着的百姓,或者不那么着急赶路的百姓,会从附近的街道绕一绕,看个热闹,看向家能不能收到年礼。一天都快过完了,没成想第一个来送年礼的是谢星珩

那个闻名京都的俏探花

这下看热闹的人更多了

向家最近风评不好,谢探花又实在美貌,百姓们向着谢星珩,对向家指指点点

向家久等不来向坤,想着收个赔礼算不得什么,就让人把赔礼抬进屋

原谅不原谅的,官场上的事,还能随便做主吗?到时向家不管又如何

他们家的管家,还大声喊话了:“我们老爷不记得谢大人,年年上任的官员那么多,我们老爷不会每一个人都记得,更无从说得罪。谢星珩怀疑向家的当家人没脑子。

礼物都收了,说什么得罪不得罪还有用吗?

这是年礼,也是赔礼。收下就默认

而且开头第一句就错,

他今年这么出风头,说不熟就算了,还能不认识?吏部堂官是做什么的?失职了

但这都没关系,他今天不是来找茬的,

他还急着逃离作室现场,

礼物抬进向家,谢星珩骑着自行车跑得飞快。

对外说是要接孩子下学,但其实是怕被向家人追着打。

向家人没拆箱

等到向坤回家,跟向坤说了这件事,向坤也没让拆箱

谢星珩的东西他都不想留在家里

经过这么久,他对谢星珩的怀疑已经消散

这件事,定是朝廷多个官员配合完成,谢星珩没这个本事。

沈钦言一定是其中之一,就冲着都察院那个疯狗架势,沈钦言撇不清关系!

谢星珩是沈钦言的师侄。这关系就够让向坤膈应的。

向坤让人把他送的东西都抬出去扔掉

他不稀罕的东西,下面的家仆稀罕啊

礼单上写得明明白白,全是好东西

扔东西的差事,还有家仆抢着去,怎么分配都谈好了

出了府门,绕过几条街,找到个隐蔽处,他们开箱一看,齐齐傻眼。

第一箱子是半箱稻草上卧着几块大石头。

不是玉石摆件,就普通的破石头

第二箱子是竹筐套娃,里头装着半框土增重

第三箱....

第四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