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历史军事>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第223章 场下猛将是何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场下猛将是何人?(1 / 1)

“开始吧。”何进站在高台之上,淡淡说道。

随着他的话音,大汉第一届武举选拔也正式开始…

既然是为南北两军选拔人才,自然得有大将在此坐镇主持。

考虑到这一年大汉朝局稳定、各州太平,何进特意将两军主将张辽、于禁派出,由他二人每日轮流坐镇城外校场,以彰显朝廷对于此次武举的重视。

至于各项目的比试也分别有军中将领负责监督,确保成绩的真实性与比试的公平性,以便为两军选出一些真正的人才。

开幕式这天,何进特意没有穿丞相官服,而是换上了战时才会穿戴,那标志着主将身份的金盔金甲,早早赶来现场,并在张辽等诸将的簇拥下登上高台观摩。

放眼望去,诺大的校场上人山人海,数十个比试区域皆被挤满,连何进都没有想到,以当下的交通条件,来参加武举者居然也有近万人之多,看来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怀揣梦想之人。

当何进那套显眼的行头出现在了高台,早有眼尖的参赛者远远发现了他那模糊的身影。

现场瞬间有些躁动,不少人都高呼着“丞相!”“魏公!”,即便维持秩序的士卒提醒他们禁声,却依旧难掩众人眼中狂热之色。

果然,何进执政以来,虽风评褒贬不一,可在这些“泥腿子”“粗人”眼中,其却是战无不胜的当朝第一名帅。

甚至有不少参赛者都是冲着他的名头才想通过选拔进入南北两军。

“士气可用!”何进微笑着称赞了一句,对于这样的效果显然十分满意。

因为他深知何氏作为外戚,出身却不过地方是豪族,家族势力几乎难以对现在的他提供助力。

可通过这样的选拔,不但能为这些同样出身不好的参赛选手们提供一条入仕之路,也能让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他何进的“门生故吏”,从而加大他对于军队乃至朝堂的掌控力度。

“开始吧。”于是他果断下达指令,由张辽上前喊话,再次确认了选拔规则后,各项比试轮番开始。

第一天是相对枯燥的,内容为基础的步射与骑射,所以何进亦在选拔开始后观摩了半个时辰便起身离去。

现场则交由张辽负责统筹监督,所有人的成绩会在傍晚前统计完毕。

第二日的比试内容为负重与摔跤,与前一日一样,都是分为数十个区域同时进行,统统都是一遍过,成绩同样会在傍晚前统计出来并送至丞相府中。

当然,这些成绩何进是不会去看的,而是由诸葛瑾等属官率领着众多吏员进行审核、整理,并做出先后排序,最终备份送去宫里。

近万人的成绩排序并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为此何进还特地调来了其他各处的百余名文吏前来协助,最终花了三日时间才完成以上工作内容。

而武举亦暂停了三日,使得将士们得以获取宝贵的休整时间,养精蓄锐等待着最终的成绩排名,期待着能进入下一轮的军官选拔。

“甘宁、张任、吕蒙、吕虔、臧霸、凌操、孟达、满宠、李典、李整、蒋庆、周安……”何进看着诸葛瑾等人整理出来能够参与下一轮军官选拔之人的名单。

心中不禁叹道“嚯,还真有不少历史名人啊。”

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平民身份,亦有部分是从地方上离职后赶来参与。

可惜朝廷举办的是武举,没能替何进吸引一些在野的智谋之士,就连选择策论的也只有满宠、李典、李整等寥寥十余人。

于是何进将名册轻轻合上,又吩咐诸葛瑾将这些名字中选择马、步战之人随机排序,两两一组,于明日正式开始进阶军官的选拔比试。

同样,论策亦于明日开始,题目是由何进的亲信郭嘉、贾诩、李儒等人共同商讨而出,亦由他三人充当主要评审。

而其余未进入第二轮,但第一轮的选拔项目皆达到标准线的参赛者亦有六千多人,被何进分别补充进了南北两军为士卒。

还有三千多,各项、或者某一项没达标的参赛者便只能遗憾出局,毕竟作为朝廷的中央军,亦是被何进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南北两军只会接收精英…

第二日一早,何进便再次在典韦、赵云等亲卫的保护下来到城外校场。

已暂停了三日的武举终于再次进行,只不过这一次,校场上已只剩下了不到百人的参赛者。

之前的数十个初赛区域此刻也已经全部拆除,仅在靠近高台的位置圈出了两大一小三个区域分别进行这一轮马、步战与论策选拔。

其中参加论策的自然人数最少,因为参加武举的多是些粗人,能识字的都不多,更别说论策了。

所以这个赛道目前而言可以说是最具优势的,能参与的十几人至少都会担任军中的文职官员。

步战的人数虽比论策的较多,却也只有二三十人。他们多是些农家子弟出身,虽在第一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不会骑马却是硬伤。

在这样的时代不会骑马可当不了将军,所以即便他们中的优胜者,也最多只能担任如督伯、屯长等基层职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然,对于这些草根出身之人,能吃上朝廷的俸禄,还能担任军官管上百十号人已是光宗耀祖,不敢奢求更多了。

最卷的还是当属马战,这些有资格参与第二轮选拔者中,但凡能骑马的都报了马战,因为即便输了也能与步战者一样混个督伯、屯长的军职。

若侥幸能够赢上两场的话那至少也是军侯起步,最高还可至司马、校尉之职。

到了这一步,前程也算有了些保障,无异于是鲤鱼跳龙门般跨越阶级了,谁又能不眼馋呢?

马战的比试,所有参赛者的刀枪等兵器全都货真价实,仅是以厚厚的布条将开刃部分紧紧包裹。

如此,既能确保参赛者们施展起来比木制武器更加顺手,也更能看出真实水平,却又能有效控制好伤亡。

而这也使得参赛者的防御压力骤减,纷纷全力猛攻,几个马战场地内的战斗,都是从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让何进与一众观赛的将领们也直呼看得过瘾。

“这个周安,打法竟这般凶悍?”何进有些意外。

此时已经是最后一场比斗,何进此前看过马战名单,原以为最终的获胜者会在甘宁与张任间产生,却没想到张任却于了上一轮“意外”败给了这周安。

现在更是连甘宁与之对战了二三十合依旧没能拿下他,这便不免让何进有些猜想了。

于是挥手招来一名亲兵,对其耳语几句,让其前去核实一下这周安参加武举所提供的资料。

虽说任何一个时代皆难免有些被埋没之人才,可似三国这样的乱世,征伐连连,人命如同草芥。

苟在民间想要安心种地都是奢望,还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受到战火波及,很难活命。

所以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必会投靠一方诸侯,不说能够建功立业吧,起码也有口军粮勉强活命。

再说像眼前周安这般勇猛,且又会主动报名武举的追求上进之人,何进认为,除非其突然死于非命,否则很难不被某方势力所发掘从而留名于青史当中。

果然,片刻之后,当何进的亲卫跑回高台,向何进如实汇报道“禀魏公,此人符传(身份证)的确有作假痕迹,根据符传所记,这周安乃是扬州之人,属下已命人前去取扬州籍册核实,很快便能确认其身份真假…”

喜欢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何进大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