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报告王爷!王妃又出去打人了!> 第114章 所谓天家父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所谓天家父子(1 / 1)

“三皇子的胆子竟然如此之大了?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人同朕提起过!”

“京郊乱葬岗,距离京城本就不远。三皇子出府的事情,全京城的明卫暗哨一个都不知吗?”

“还是说都觉得朕老了,朕是个平庸之人,不配他们效忠了?”

盛誉没有说话,自家父皇对于自己弄没了三皇子的腿这件事,心里肯定是有火气的。

若是趁着这个时间让皇帝消消气,倒也是不错的。

想着还有另一件事没说,看着皇帝如今那气呼呼的样子,盛誉决定暂缓一下秦家人的死讯。

毕竟,想要为秦家求情的人会被拦下,秦家人更是无法入宫。

秦家人官职最高的只有秦老太爷,其他秦家人还没有可以随意递牌子入宫的资格。

秦贵妃那边也控制起来了,她想要宣秦家人入宫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盛誉有的是时间等着自己的父皇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然安安静静的等着。

好歹皇帝还记得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还在地上跪着,不忘了伸手拉起了自己的儿子。

“你也是,咱们父子之间不必如此拘谨。这么硬的地板,亏你要跪这么久。”

“若是朕一直没有发现你在这里跪着,你难道就打算一直跪在这里不起来了不成?”

“你也不怕父皇担忧,也不怕你母后伤心。”

“后日你就要成婚了,难不成你打算到时候带着有些伤到的腿,去迎娶灵婉丫头吗?”

一提到苏灵婉,盛誉整个人的神色都温柔了许多。

“父皇,还有一件事情,儿臣觉得还是要告知您一声。”

“只是这个消息有些惊人,您坐好了,千万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和身子。”

盛誉这话一出,皇帝心里就咯噔了一声。

难道说是有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盛誉见皇帝挺直了腰板,眼神十分严肃的望着自己,脸也绷着,就知道皇帝是准备好了听他说话了。

“儿臣在平国公府门口,命人砍了秦家老太爷的首级。”

皇帝的手不可控制的抖了抖,“盛誉,你大胆!”

盛誉再度跪在了地上,心里嘀咕着刚才就不应该起来,真是麻烦,又要跪回去,真是折腾人。

盛誉抿着唇,听着皇帝颤着音吐槽。

“你可知秦家人不能轻易动?你皇祖父在世的时候就答应过,不会动秦家。”

“你为何要违抗你皇祖父的遗旨?你如此做了,肯定会有人要弹劾你。”

“如今你还没坐上太子之位呢,就这么迫不及待的动了手,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盛誉抬起头,眼神直直的看着皇帝,神色比起皇帝来更加严肃。

“皇祖父的遗旨父皇您遵守了,皇祖父只是说了皇帝不会对他秦家如何,可没有说皇子或是王爷不能动他们。”

“他在皇祖父眼皮子底下是个能臣,如今却转变了思绪,成了一个奸臣。”

“奸臣当道还不能处理,这是什么道理?”

“为了一份遗旨,就放任奸臣在朝堂之上为非作歹,霍乱朝纲。”

“父皇,如此做您是对得起皇祖父了,可能对得起祖祖辈辈守护着的大盛江山?”

皇帝的嘴张张合合了好半晌,最后还是化成了一道无奈的叹息之声。

“罢了罢了,你说什么都是对的,朕不和你争辩。”

“只是誉儿啊,你到底是朕的儿子,是未来的储君。在尚未做到能够压制住所有朝臣之前,不可轻举妄动。”

盛誉摇了摇头,表示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的父皇完全不同。

“儿臣从前也是这般想的,可后来儿臣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若是不和朝臣们对上,他们越会觉得您好欺负好蒙骗。”

“您退让的越多,他们就越发变本加厉。”

“不说旁的事情,三皇子在宫外的名声您知晓吗?”

“招猫逗狗,强抢民女,因着百姓走路慢了些挡了他的路,竟是骑马直接从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

“这还不算,他还看上了前礼部左侍郎的女儿,因着想让礼部左侍郎将女儿送去他府中做侍妾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杀了礼部左侍郎唯一的儿子。”

“礼部左侍郎想要递折子给您,让您给做主,却被人暗杀在了自己的书房里。”

“后来,她的女儿也没有入三皇子的后宅,而是三皇子大摇大摆的闯进了礼部左侍郎府,将好好的黄花大闺女给糟蹋了。”

“最后又将人给送到了乱葬岗那边,供那些打铁的糙汉子们随意享用。”

“父皇,您觉得谁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够阻拦了这个消息入您的耳?”

皇帝一愣,随即又有些责怪的看着盛誉。

“你已经在京城立府好几年了,此事你怎么可能不知晓?你知晓了不是一样没告诉朕?”

盛誉摇了摇头。

“父皇怕是忘了,儿臣刚刚从边关回来,您就让儿臣去镇北侯府拜访当时的镇北侯苏辖献,想要去试探他,以探讨边关战事为主,去暗查镇北侯府里面有无猫腻。”

“当时,儿臣直接从边关入宫,又连府里都没回,去了镇北侯府,遇见了婉婉。”

“又快速出门去了边关,这些父皇您心里都是知道的。”

“儿臣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这些事情儿臣不仔细去查,又如何得知?”

皇帝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尴尬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他也知道,宫外的事情他什么都不知,还因为当时宠信秦贵妃,与自己的皇后离了心。

这些事情没有人告诉他,他自然就以为百姓们都生活的极为富足,京中也是所有人相处的极好。

自己的儿子们又经常被御史点名夸,不是这个施粥了,就是那个出银子帮着京郊百姓们修缮房子了。

不是这个帮着出银子出力请人给百姓们义诊了,就是那个送米送面给慈幼局的老弱病残了。

他听到的都是这些好消息,很少能听到一些坏消息传进耳中。

京城之中他听到最多的坏消息,无非就是哪家夫人和哪家夫人结了仇,两家的男人在朝堂上互相看不顺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