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画堂春> 35.第 35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第 35 章(1 / 1)

金陵城里, 皇上拿起未东来的辞表,问太监:“将此人的履历找出来瞧瞧。”再对着底下的天使说,“继续讲。”

天使数人一组,分批去各城传旨, 并不是一队天使跑遍全国。去凤凰关、凤凰前关等四座城的天使回来后, 将各位大人的表现一一讲出, 包括城里的样子, 城中著姓世家的样子,城中城防、城关、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种种都一一细表。

皇上像在听说书的,听得津津有味。

当听到未东来在城外结庐三个月, 身边只带着一个儿子服侍时, 打断天使, 问道:“是真是假?”

天使道:“未东来形销骨立, 胡子长得乱糟糟的, 指甲也有许久未磨了, 那草屋看着也不像是新起的,有另补的地方。地面也是踩过多日的, 周围的荒草土石都清理过了,旁边还有几处是荒废的草屋木屋竹屋,应该是跟未东来一起搭的, 但里面并没有人。”

皇上:“他儿子呢?多大年纪?”

天使:“未东来的儿子名叫未起宁,从小在老家长大, 随祖父母居住, 其母也在身边,未起宁十岁起在蓬莱书院读书,并未拜师。”

皇上:“那想必是等入了仕才会拜师。”

天使:“圣明无过陛下。”

此时, 去取未东来履历的太监到了,身后跟着两个小青衣,捧着未氏一门的所有履历。

这个太监年约四旬,像个富家翁,面目慈和,不生胡须。

他回来后在皇上跟前站定,就一个个拿起讲起来。

皇上不耐烦听,问:“他是怎么出仕的?”

太监就说:“未东来的父亲,未尚源,当年因父丧辞官,后来吏部再三征召都坚辞不受,还是上皇开恩,允他在家乡守孝不出。未东来出仕时,上皇让人查过,未尚源回家后没有与妻儿同住,而是另起一别院,清苦自守,不结交朋友,也不宴饮取乐,不拜佛修道,每日只与书画为伴,就点了未东来的缺。”

皇上点头:“这未尚源倒是个孝子。让人查一下,他现在是回家了还是仍守着父孝呢。”

太监应了声,回头指示旁边的朱笔太监,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以绢秀的字迹写出给刘兵刘大人的圣旨,命其查问未尚源守孝之事,如实回禀。

皇上问:“再让这刘兵查一下,未东来回家后干什么去了,是不是真的在为上皇难过。”

太监又应了声,再指那朱笔太监,那太监又写命刘兵再查未东来归乡后都做了什么,如实回禀。

皇上想了想,说:“让他速报,不要拖延。这未东来如果当真是个忠心之人,就还叫他回去当他的官。”

上皇这一走,朝中好歹要动荡一下的。皇上如此登基才五年,现在坐在龙椅上目视殿上的诸位大臣还感到不安。

上皇教导过他,皇上如果拿不准臣子说的是对还是错,就不要理他;如果觉得一个臣子不服管,也不要理他,提拔新人与其争斗即可。皇上,不需要管天下,只需要管大臣,只要大臣管得好,天下就不会乱;大臣要是管不了,那天下就必定会乱。

对皇上来说,外面的官只要没有鱼肉乡民,没有官逼民反,就都可用,也不必换。反倒是这朝中的大臣更麻烦些。

现在朝中的诸位大臣中有不少都是与上皇一代的人,还有比上皇年纪更大的。国丧辛苦,守孝更辛苦,他是皇上还能每日休息,大臣们可是每日天不亮就要去哭灵的,日日不辍,等守完这一次的孝,大臣们至少要倒下几个。

太监找出了以前的例子,就是每次服国孝时,城中各家年纪大的都会因为服孝哭灵站班死上一批。等国丧还没完,就到处都挂白幡了。

皇上既喜又忧。喜的是年纪大的大臣们一死,他就可以换自己喜欢的人上来了;忧的是朝中诸臣要是年纪大的一口气全死了,那这朝中的事就没人管了,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信的人替换。

皇上心里盼着,今年上皇驾崩,大臣们最好只死一两个,明年再死三四个,这样他就能找到合适的人替换了。如果今年死三四个,就有些麻烦了,他手边可信的人只有三个,找不出更多的了。如果死得再多一点,那就更麻烦了!

皇上拿起傅州道的奏表,这份奏表就是中规中矩,没有像未东来写得肝肠寸断。

皇上:“傅州道结庐了吗?”

天使:“傅州道没有去城外结庐,只是在家中把床铺都扔了,睡在地上,每日以清水淋头沐浴,每日只食一餐,只饮清水食粟米粥。要是没有公务,他在家中就只穿麻布,赤足行走。有公务就换上官袍去官衙做事。”

皇上:“不误公事也是好的。他家里如何?”

天使:‘傅州道父母早逝,没有妻儿,没有内宠,也没有孩子。在凤凰前关为官三十年,官声优越。“

皇上让人找出傅州道的履历,发现他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父母一死,他还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也没有成亲生子。

皇上:“此人拜何人为师?同门师兄弟几个?都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

多好的一个独夫啊,在家乡没有牵挂,那就只有师门最亲了,看他是哪一派的人,要是合适,就可以往上提拔了。

太监再去寻傅州道师门的情报。

皇上将傅州道和未东来的奏表放到一起,这一盘里只有廖廖几本,全是皇上选好的年纪正好,品性优良,忠心耿耿,可以择优往朝中调派的能吏。

他现在看中的人,未来十年如果没有死,也没有劣迹,就可以慢慢用上了。

这个圣旨通过驿站传给刘兵刘大人,刘大人看一看,一叫他查未家二人,二叫他查傅家。

他没有叫师爷来参谋,自己斟酌着把奏表写了,封好,火速传进金陵。

此地的师爷只能用在此地,他离了此地就未必可用了。

他刘兵,也未必会在这里当一世的官。所以什么事不必都叫师爷知道。

他在这里与未、傅两家相处得还算可以,倒是不必阻未东来和傅州道的官途。何况此二人若是日后得重用,他也算先存了一份人情在这里。

未东来上回助他,他本想送几个消息给未东来,给他儿子未起宁选官选任地,现在既然有这封奏表,一份人情不必还两次,给他儿子那个好处就可以省了。

刘大人写完奏表,自我感觉很满意,特意临窗作画一幅,画的不是他物,乃是一菩提。

此画放在案上,隔几日师爷进来看到,夸道:“大人这画越发的入神了,竟似有金光环绕。”

刘大人笑道:“快别这么说了,叫人听到要笑死的。我不过偶有闲笔罢了,叫人来拿去装裱吧。”

寺里,未东来找到了和楚氏相处的新方法!

那就是下棋。

楚氏多年没有下棋,那是忍着的。她不能把时光全耗费在黑白子之上,她不能躲进去,把真正的生活扔在身后。她有儿子,有楚颜,她不能丢下这两个小孩子不管。

现在离开了未家,到了寺里,楚氏多年来第一次再次摸到棋子,心中的渴望就再也压不住了。

她当年跟未东来对弈时还要小心计算目数,想着这既是情郎,日后还是丈夫,既是游戏就不能只重输赢,要的是两人都开心。

现在早把这想法抛到了脑后。

她一朝渴望成真,又不再收敛棋力,刚开始还有些不顺,半盘后就重新找回了当日的棋感,固然会有一些迟滞的地方,但对付未东来是够了的。

楚颜就见姑妈与妈父日日下棋,早上起来吃过饭就去下棋,晚上睡前仍在下棋。

姑父用一种独特的手段把姑妈的时光心神眼神全占了。

楚氏现在也不提回未家的事了。

十日后,楚颜跟未起宁已经把这座寺逛遍了,和尚师傅都认熟了,大师傅已经推荐他们可以去隔壁山头逛逛了。

楚氏和未东来还在下棋。

楚颜小声问未起宁:“你觉得姑妈和姑父,谁赢得多?”

未起宁跟她想的一样,两人都猜是楚氏赢得多。

那到底胜负几何呢?

未起宁就去试探着问爹。

未东来把儿子拖去录棋谱了,他说,未起宁写。

写完,未东来把棋谱给儿子,让他也研习一番。

未东来:“你与颜儿,谁的棋力高些?”

未起宁想了想,诚实地说:“胜负各半。妹妹的棋力是很高的,只是偶有跳脱,有时她只是觉得好玩就下了这一步,后面如何她也不去算。”

未东来:“这一点,你不如颜儿。下棋中规中矩有什么意思?这算的是谋略,也算的是人心。颜儿走子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这是她胆大的一面,也是她敢于改变的一面。”

未起宁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在下棋上,他不如楚颜敢下子,在生活中,楚颜的一些举动一些话,也常能给他耳目一新之感。

楚颜也去找楚氏问胜负了。楚氏笑着说胜负不重要,她是太久没下了,瘾头上来了。

楚氏:“你与宁儿要是在这里待烦了,也可以下山去玩嘛。”

楚颜:“没有集市,也逛不成店铺,也没东西可玩。对了,我们可以去找傅朋举吗?他给大哥哥送了一封信。”

楚氏:“应该是可以的。今日问过你姑父,看他怎么讲。”

楚氏也给了楚颜几张棋谱,都是她这几天下过的比较满意的棋局。

楚颜拿回去跟未起宁的一对,发现有几张是重复的。

两人一起照着棋谱摆子,摆到一半,楚颜说:“这里,黑子先从这里走……不太对啊。”

未起宁看看棋谱,两人没摆错,但是照数字去看,黑子先落在这里确实不对——但问题是后面黑子胜了,这一步也是对的,后面提了白子一大片呢。

楚颜摆黑子,未起宁摆白子。

楚颜先把黑子摆出来,指着那一步说:“你看,从这里下是对的,但是如果在下棋的时候,突然把子落在这里其实是不通的。”她的手指往白子那边移,“白子在这里。”她点着目,“从这里开始,一、二、三、四……共有二十多步,才能走到这里。”她的手指划到那个位置,“可是黑子一开始就在这里下了一子。”

未起宁看懂了,楚颜也惊讶了,她说:“除非黑子早算到了白子二十步之后的走法,不然不会在这里先放一子准备截杀它。”

书房中,楚氏落下一子,未东来就停下不敢走了,开始默默计算。

从之前的棋局看,她在这里落子只有一个可能:她算到他之后会走到这里。

——他都不知道他十步以后要走哪里。

未东来笑道:“爱妻,让一让为夫吧……为夫如今一局未胜过啊……实在是汗颜……”

楚嫣然笑得很开心,虽然只笑了一下,她爽快道:“不要。”

未东来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每走一步都心惊胆战。

虽然输得头大,但是……他很开心!

他的妻子,终于又能自然放松的对待他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