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玄幻魔法>崇祯重振大明> 第332章 紫阁名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紫阁名单(1 / 1)

光禄寺中,张溥在京城一战成名。

科学这两个字,也在各种报纸的宣扬下,开始流传开来

毕竟张溥是以舆论监督员的身份参与清查光禄寺,而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对这种给本行业长脸的事情,报刊行业自然要积极宣扬。让人们知道舆论监督员不是没用处,而是很有必要存在。

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张溥当然要趁热打铁,尽快把明报办起来。

为了让明报更受士人认可,张溥在王承恩、曹化淳的引荐下,大张旗鼓地拜徐光启为师。

徐光启对这个弟子,也是颇为满意。因为张溥以端清世子的“理由数显,数自理出”,提出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和他的“度数旁通”、“由数达理”一脉相承。徐光启对这样的弟子,怎么会不满意?

更何况,张溥七录七焚的事迹,在江南广为流传。被很多人认为,这是只有古之贤人才能做到的事。

这样的未来圣贤来拜自己为师、光大自己的学问,徐光启怎会不收,把他推之门外?

所以,在皇帝的示意下,徐光启大张旗鼓地收张溥为弟子,授以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勾股义等学问。

在明算科刚刚举行,很被人关心的现在,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而且因为徐光启大学士的身份,很多人认为他以后有可能主持明算科,对他翻译和著作的各种数学书籍,开始推崇起来。

朱由检推广科学的步伐,算是迈出了一小步。

不过这件事情,在朝堂引起的动静并不大。除了早就关心徐光启、有心用他的学问在学术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温体仁,大部分官员不关心张溥拜师。

朝堂上最关心的,是殿试榜单的公布、以及琼华宴的举办。

这次殿试,虽然主要还是读卷官评卷,朱由检这个皇帝却深度参与,抽出很多试卷亲自观看。

并且在名单出来后,把同时考中明法科、明算科的进士,全部列入二甲。

甚至把同时考中明法科、名字又被他熟知的史可法点为探花,用这种形式鼓励复合型人材出现。

至于状元,不出意外是刘理顺。毕竟朱由检在殿试时就特意看了他的试卷。负责读卷的官员,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刘理顺是袁可立的弟子,袁可立隐隐为九卿之首,地位不亚于内阁大学士。负责阅卷的大臣,自然不会在皇帝有暗示的情况下,闲着没事和他过不去。

在选了河南开封府的刘理顺做状元,祖籍开封府、现为京城锦衣卫籍的史可法做探花后,朱由检在榜眼上选了南方人,也就是历史上抓阄选出的状元刘若宰。此人是南直隶安庆府怀宁县人,文章写得也可以。朱由检需要在前三甲选个南方人,把刘若宰点为榜眼。

前三甲名字确定后,会试的会元曹勋,只能被授为二甲,无缘直入翰林院。

进士名次确定后,要举行隆重的传胪仪。皇帝为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状元带领诸进士拜谢皇恩,从皇极殿到长安左门,观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的黄榜。此黄榜以黄纸写就,有皇帝盖章,又被称为皇榜。

按照以前的礼节,次日就要赐状元及进士宴于礼部。进士皆簪花一枝,花是剪彩而成,其上有铜牌,钑恩荣宴三字。状元的簪花尤其不同,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

朱由检登极之后,把礼部恩荣宴改为在西苑设立的琼华宴,所以宴会时间拖后,改在三日后举行。

状元及进士先簪花,骑着高头大马“御赐游街”,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在夸官三日、领到冠带朝服、去鸿胪寺学习礼仪后,四月九日,状元刘理顺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朱由检在西苑琼华岛,宴请新科进士。

因为光禄寺还在被查,这次宴会,由内廷尚膳监举办。

为了减少浪费,也为了避免吃冷食,朱由检在这次宴会上,采取了自助餐的形式。

把各种饭菜分类放在大餐盘上,取。

这种形式,受到很多进士的称赞。他们本以为光禄寺被查后,宴席可能很草率,没想到尚膳监举办的宴席,比他们预想的好多了。

尤其是一直烧热水的煤炉,赢得了他们的称赞。这是朱由检吩咐内廷工匠制造的,还在试用之中。打算在完善后批量制造,冬天来临前推广。

因为自助餐没有固定座位,一众进士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宴饮,在教坊司和皇家乐团的戏曲音乐下,气氛颇是欢快。

朱由检和大臣露了一面、与众进士饮酒之后,很快就离开这里。率领一众大臣,来到不远处的紫阁。

紫阁整修的事情,此时已经完成,朱由检向一众大臣道:

“朕去年就说过要在紫阁之中,陈列紫阁功臣和紫阁贤臣的事迹。”

“黄学士是国朝纪事的总裁官,紫阁贤臣的名单和传记列出来了吗?”

国朝纪事是记录万历之前的事迹,引起的争议并不大。黄立极为了少得罪人,那是能写传记的都写上,闻言顿时回道:

“臣和副总裁官来宗道等,商议要作传有一千余人。”

“哪些人能列为紫阁贤臣,还请陛下圣裁!”

朱由检听得无语,知道黄立极、来宗道等人,这是为了不得罪人,把皮球踢给了自己。

不过这同样代表着权力,所以他欣然接受,说道:

“你们按功绩大小,把这些人大致排列。”

“朕会从里面酌情挑选人,在报纸上公示后确认。”

黄立极等人闻言苦笑,知道皇帝还是把麻烦事丢给了自己。

虽然皇帝答应了圣裁,但是名单顺序是皇帝让他们列的。如果有些人的后人不满,在不敢骂皇帝的情况下,还不敢骂自己?

所以他们现在,是既没有决定的权力,又要帮皇帝背锅。这让他们心中,如何能够痛快?

只是,黄立极想到自己一直被留任,东林党的攻击皇帝也都帮他挡了回去。他不得不答应帮皇帝背这个锅,因为皇帝留着他,就是这个用意。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