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其他类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第259章 仙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仙人?(1 / 1)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吴正义一直在和李世民沟通废除奴籍的事情,李世民心中自然明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他心中思绪飞转。

既然吴正义要在大朝会上当着上千名官员的面说这件事,他便明白吴正义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自己不答应都不行,否则吴正义一定会搞出更多事情来。

所以他决定速战速决,把这件事变成既定事实。

而且正如一些人猜测的那样,实际上废除奴籍的事情琼崖侯府早就在做了。

琼崖和南洋自琼崖侯府建立起就没有奴籍一说,岭南自开始推广高产作物时便已经在事实上取消了相关文书的办理,皇家也一直在减少仆役和私兵的数量,房杜、长孙无忌、程咬金、窦宪、韦挺等与琼崖侯府关系比较近的勋贵士族也接到暗示,遣散了家中大部分的奴仆。

可以说废除奴籍在大唐上层基本已经是默认的事情了。

这也是吴正义敢在大朝会上公开推一把的底气所在。

不过他想要的可不止是废除奴籍释放劳动力人口这么简单。

他将提前准备好的奏疏呈上。

李世民打开一看,立刻就阴下脸来:“峥尘,你上前来!”

他招招手,让吴正义上了玉台。

要是换成其他人,别说是在大朝会上上玉台了,他们都不敢碰到玉台的台阶。

因为那叫逾制。

就是李泰和李恪都不敢上去。

但是对吴正义来说,这都不叫事,要是李世民同意自己坐到龙椅上,他都敢。

在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吴正义信步来到李世民身边,俯身问道:“表哥,怎么了?”

“你还有脸问朕?”李世民沉声道:“废奴籍就废奴籍,为什么要在朝会上提废除徭役和府兵制?”

“徭役已经在事实上废除了,废也就废了,可是兵制能随便改吗?现在也不是时候呀!”

吴正义翻翻白眼:“表哥,你又犯老毛病了,我可没说直接废除现有的军制,那叫军事体制调整好不好?”

“我只是提了一个改制的日程表而已,您可不能冤枉我。”

下面的人见两人耳语,也是议论纷纷。

“到底是什么事呀,看着陛下有些紧张呀!”

“不用问,马上就知道了。”

“嘿嘿,吴正义这次怕是要得罪黄帝了。”

李孝恭用手肘捅捅程咬金:“知节,知道是什么事不?”

尉迟恭和张公瑾也凑过来,等着听小道消息。

程咬金难得正经道:“俺估计是大事,很大的那种。”

尉迟恭道:“废话,瞎子都看得出来,你和吴峥尘好的穿一条裤子,就没听到什么口风?”

程咬金当然知道吴正义要做什么,但是他分的清轻重,知道这种事情自己不能说,只好缄口不言。

张公瑾眼珠一转,小声道:“陛下年初的时候让兵部重新统计了军户和府兵的情况,你们说是不是陛下要动军制,让吴峥尘出面来办这件事?”

李孝恭摇头:“我看不像,如果是陛下的意思,不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商量。”

“这可不像是吴峥尘的性格呀,他懒得出奇,很少过问兵部的事情。”

“谁知道呢!你们看老程都不说话了,我看咱们要倒霉喽!”

下面的讨论越来越乱,上面的李世民和吴正义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好吧,实际上是李世民妥协了。

和他对废除奴籍抱有担忧一样,府兵制是大唐的立国根本之一,动兵制的后果可能比废除奴籍更严重。

这是他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自从火器部队的出现,尤其是在吴正义带兵横扫草原和西域之后,传统的冷兵器部队就要逐渐被火器部队取代。

这样的趋势李世民怎么可能看不到?

火器部队的专业化对士兵的要求与冷兵器部队完全不同,不再需要以府兵制这种半农半兵的体制为基础,而是需要一批专职军人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所有的情况李世民都清楚,看的也明白,但是他认为贸然废除府兵制太过冒险。

毕竟那些老将们大部分还在世呢!

他们在军中的关系盘根错节,与地方的折冲府之间的利益网还在,这个时候废除府兵制肯定会得罪他们。

说白了,李世民不愿意冒险。

可是吴正义的想法和他不同。

唐军的战斗力构成经过几年时间的改变,火器部队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到今年底,除去琼崖侯府,火器部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万余人的规模。

别小看这三万多的职业士兵,他们确确实实的在府兵制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大唐的火器部队中,兵员大部分来自各地的折冲府,这些士兵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府兵体系,而他们的军户身份自然就不存在了。

对于退出折冲府,这些士兵表示欢迎。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人随时要面对战争的危险。

还有一点对于府兵制的存在给予了最严重的打击。

府兵制的根本是什么?

土地!

随着大唐的经济发展和高产作物的推广,府兵在待遇上的优势逐渐被普通的农户拉近距离,没了土地和地位上的优势,谁还愿意当府兵?

所以,李世民也是相当清楚府兵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存在下去。

吴正义说的很清楚:“现在要是不早做准备,等到府兵制积重难返的时候,大唐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这份时间表只是给将军们提个醒而已,具体要什么时候废除府兵制,还要看未来的情况而定。”

李世民纠结了半天,还是妥协了。

吴正义回到自己的位置,李世民迫不及待的让三省长官在自己的批复文书上盖上了大印。

盖完印,房玄龄才“声情并茂”宣读了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