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科幻灵异>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三)(1 / 1)

大家想一下,因为粮仓就在军官掌控下。

他们想贪污,是按兵员实数领粮,然后克扣士兵口粮……

还是,多报士兵数据,多领一些粮食?

这两条方法,他们会选哪一条?

很显然——

将领要是让手下吃不饱……

大家都是世代当兵的,将领不怕上了战场,后背射来冷箭吗?

也就是说,只要粮仓的管辖权在军户手上,就算贪污,他们也会保证军户的正常口粮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皇帝招呼一声,当兵的当场就会打开粮仓,背上粮食,去皇帝身边。

既然粮仓被拿走,文人集团又布置了这么大一张天罗地网。

将领想贪污,就只能在口粮上做手脚。

更别说——文人稍微拖延几天,拿不到粮食的士兵……

他不跑路,难道等着饿死吗?

这就是66万士兵,忽然逃亡的原因!

这可是杀局中布局最早、谋划最深、刀子最狠的一招!

当然,这个杀招不一定是针对朱祁镇的。

但是——必然是针对朱家皇帝的!

——自此以后,只要朱家皇帝不听话,粮食就发不到位。

粮食发不到位,军官就只有克扣口粮,士兵就只有逃亡……

士兵逃亡,边防不足,外敌就要侵犯。

外敌来犯,皇帝就要掏钱……

死循环!

欧耶!

完美!

自此以后,皇帝就只能和咱们掰腕子了,再也无法惦记咱们的海外领地。

多好!

又能安心挣大钱了!

到了后来,又出了个小皇帝,有个牛人,玩了一手更狠的。

自此以后,文人集团捏着皇帝的粮仓,皇帝却只能掏出真金白银,交给兵部。

兵部找人分包,再从文人集团手上,将粮库里的粮食买回来,发给当兵的。

完事,各部还要“照例漂没”……

这是懂工程的。

总包、二包、三包……八九十来包……

而这条规矩是谁定的?

张居正时期的文人集团!

大明以前是收实物税,也就是直接收粮食。

张居正改革后,老百姓需要先找士绅卖粮换钱,再拿钱给官府交税;

皇帝还要拿着钱,再从士绅手上换成粮。

这一手狠啊!

不但吃了上家吃下家,更是里里外外、倒倒腾腾,前后左右吃了个十几遍!

自此起,大明原本存粮足够全国吃三年——变成了一粒粮也没有了!

张居正改革,站在百姓角度上,天下乌鸦照样黑。

士绅收粮,压价是正常操作。

小吏收税,刁难是正常过程。

站在国家角度上,这是亡国之策。

那要是站在士绅角度上,那这可就是仁政了。

屁股不同,看待问题的答案,是绝对不一样的。

所有的分析啊,就看你站在谁的那一边……

比如——他们前段时间,遍布抖音的舆论:狼犯错,不能限制狼崽子当官……

屁股坐对,绝对正确。

……

这么多证据,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三杨拿走粮仓——就是为了图谋控制皇权!

明英宗不听话,那就成了削弱朱祁镇对军权掌控能力的最佳手段!

因为——军户管理粮仓,只需要朱祁镇一份诏书,大军就能立刻出发!

土木堡之前,石亨这个将领,敢跟三杨对着干。

他怎么这么有胆?

就因为他有粮,文臣无法拿捏武将!

土木堡之后,将领就成了文人集团的狗!

哪怕到了南明,依旧如此!

南明乱世!

士绅竟然不直接掌控军权,就能无忧无虑……

不就是因为这个么!

再牛逼的大军,饿你三天……

还骨头硬?

那就再饿七天!

……

为什么朱祁镇出了北京,各地立刻就乱套了?

粮食大权没了!

带兵的,被攥住了喉咙管……

正如袁承焕、孙承宗对待勤王援军那样——娘的皮,不听话,老子让你饿着肚子,来回跑几百里!

敢来支援皇帝?

老子饿不死你!

看看、看看……

一模一样的套路!

仔细看看土木堡之变中,边将的态度……

就会发现,与大明的一件往事,简直就一模一样——

靖难之役!

朱棣装疯卖傻,绝地翻盘。

只剩900护卫,朱允炆都打破北京城了,打的最厉害的先锋,立马被召回。

下一刻……

朱棣900变十万!

朱祁镇这一次土木堡之变,也一样。

也先就三万人,刚刚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明军,却任他驰骋。

也先带着朱祁镇,就跟遛弯一样,来到京师城外……

明明随手就能弄死也先的边将,却坐看瓦剌横冲直撞,绝不出城迎战,绝不打赢瓦剌。

为啥咧?

靖难之役,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啊!

打生打死,那是朱家人的内部事……

……

三杨真是正直大臣啊!

我们“绝不会贪污”的文人集团,接管了粮食大权,是绝对不会“贪污”的。

不过短短13年时间……

大明的军户们,就已经逃走66万人!

当然,你要说,这是朱祁镇当政,不管文臣的事……

粮食大权被拿走后,天顺三年,就清查了一次。

结果,逃亡军户高达120万人……

这时期,可是三杨主抓一切权柄吧!

……

这66万人逃亡。

只能说明朱祁镇掌权后,他们收敛了一些,不敢继续如此肆意妄为了!

……

如果于谦忠于皇帝——请问,他在哪里?

他为什么不指出这个问题?

事情已经发生,他为什么不站出来,指出问题所在?

我摆出来时间线后,只要脑子还带点拐弯能力,就能看清楚的问题。

为何——于谦闭嘴不言了?

就因为他是文臣集团的一份子!

或者,在缩小一点——他是长三角文人士绅集团的一份子!

他效忠的,不是朱家皇帝,而是这个文人集团的核心利益!

再说一个扎心的事实——

就在于谦上奏分发穷苦百姓粮食的奏疏,得以执行之后。

不单单于谦得到了山西、河南的民心。

(于谦得民心,是他能够打赢朱祁镇夺京师之战的核心,也是他必死的另一个原因。

京师保卫战中,于谦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