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父女(1 / 1)

却说林如海这边收到黛玉的书信正是初春,说来也是巧的很,林如海才从苏州知府那边回来,长随田明就送来了黛玉的信。

看着女儿心中所写内容,林如海是时而感慨时而喜悦时而又有几分无奈的。玉儿初次出手,茶叶铺子一月就能有如此成绩,十分可喜。且无论是贵宾制还是宣传,玉儿既能推出新的法子,又能结合扬州茶叶铺子的成功处,推陈出新一词,玉儿领会的很好。

看着女儿如此机灵,林如海不免想起昔日爱妻还在之时,夫妻都觉得玉儿委实聪慧,幼时认人识字过目不忘,于是特意请了极好的先生来给玉儿启蒙,四书这类男子所学也都让玉儿学过。

一时想到亡妻,又想到玉儿远在京城,不免潸然泪下。又怕泪水渍坏了书信,少不得才收住心思继续往下看。

见玉儿描述邀请贾府姑娘们做客,吃羊肉锅子,平日里一起读书绣花,姐妹们各有所长,比如二表姐迎春最喜下棋,三表妹探春则擅长书法,就是最小的妹妹惜春也爱作画,林如海忍不住轻扬嘴角,只是看着玉儿又说,外祖母家中的表兄表弟们,皆不爱念书,尤其是二舅舅家的宝玉,因贾母疼爱折腾出不少笑料,林如海又不免叹息起来。

岳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当初敏儿也是如此,比起其哥哥们都更为出色。如今下一辈,难道又是如此吗?

略为担忧之余,见玉儿写道休沐之事,竟忍不住抚掌称赞:“可惜玉儿是个姑娘,若是男子,只怕比我还要厉害呢。”

不知不觉竟说了出口,回过神来又摇头一笑,玉儿真是七窍玲珑之心。往常就连自己,也从不曾想过给家中仆从及各处用工放假。且玉儿所提议的,一月给两日假,并不扣除工钱,林如海觉得可以试行。

于是林如海立刻就开始动笔给女儿写信,一面只觉得无奈,若是玉儿就在自己身边,父女秉烛夜谈,该是怎样美好。

给玉儿回信后,林如海对于这几次去苏州与旧友商谈的事儿,一下子有了主意。

苏州知府李逸,与林如海同窗,又同一年中进士,多年保持往来,关系甚笃。如今苏州织造局那边正同波斯来的商人谈一笔丝绸生意,若是谈的妥当,只怕少说也有二三十万匹丝绸的交易。如此一来当然能为朝廷创收,可苏州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因为平日里,苏州织造官方一年丝绸的产量,基本都在十万匹。如今就算是将苏州境内大小丝绸作坊全都算上,倒是能够勉强凑齐。

却又有新的难题,那便是桑蚕的问题。这些年苏州百姓们,种桑养蚕的约占三成,余者皆是稻农。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有那样多的蚕茧。虽然能从杭州或是吴淞地区购买,但杭州织造局有自己的需求量,吴淞地区也是如此。

织造局那边想要赚钱,何况这比收入报上朝廷,可是大功劳一件。故而苏州制造局的孙汉林,正全程亲自陪同波斯来的商人们,力求促成这笔大生意。

可苏州知府李逸,却已经有了担忧:如今国库空虚,新帝即位才一年多,可碍于太上皇还在,许多政策又不能轻易改动,那么若是这一笔生意谈的下来,只怕朝廷肯定是会赞同的。朝廷赞同后,苏州定要全力以赴,那只怕苏州境内的稻农,就要改种桑苗养蚕了。

若是不考虑人为破坏,稻农改种桑苗后,已经不用愁蚕茧的销售,同样土地的收入计算下来,养蚕还比种水稻的收入多些。但这之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蚕茧是不能吃的。若是到时候稻农们全都种桑树去了,那苏州的水稻自然不够,若是粮商趁机抬价,到时候养蚕人们拿着的钱,只怕换不来那么多粮食。

不只是粮商们,只怕就是不少官员,也想趁机发财呢。往年就曾出现灾难时候,朝廷拨出粮食赈灾结果大多被官员与粮商勾结,转卖发财,真正的灾民饿死不少。

何况江南三大制造局的官员与江南各州县官员们多有勾结,并且与京师许多朝廷官员并王孙贵族,都关系复杂。

李逸是个思维活跃之人,他在苏州织造局那边开始谈判的时候,就先邀请了林如海:林如海可不只是盐政大员,他还身兼兰台寺大夫,有监察百官职责。同时,林如海的岳家是四王八公之一的贾家,京城消息,林如海比自己可要灵通的多。

林如海听了李逸的分析,让李逸先不要着急:“此事非同小可,若是不论私心,苏州织造若是能谈下来这样的大生意,那么一次就能为国库增加一二百万两银子,于社稷有利。但你所忧虑之事,也委实重要。苏州织造与金陵甄家,又是姻亲。这里头有些话,不用我说,李兄也应明白。”

李逸一听更是担心了:甄家曾今支持前太子,后来太子被废,甄家又支持忠顺王,但今上可不是甄家支持的。今上却是个相当能忍的帝王,他从登基到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动太上皇的老臣们。

如此一想,李逸越发觉得事情棘手了,忍不住皱起眉头:“林海老弟,那依你之见,我该如何?”

林如海苦笑了一下:若说身份敏感呢,自己身份也够敏感的,荣国府是自己岳家,可他们也是太上皇的老臣。且荣国府曾经也支持太子,尤其是宁国府那边,敬大哥当初就是太子伴读。

只是荣国府比甄家略好的一点在于,太子被废后,他们并未支持其他任何一个皇子,如今新皇对荣国府,可能比甄家态度略好一点。

在苏州时候,林如海都还未真的想到好法子,可回到家中看了玉儿的来信后,也不知道怎的,竟灵光一闪。

新帝此人,性子虽有些刻薄,但却是最为念恩之人。如今国库空虚,若是能帮新帝解了燃眉之急,定能做到前事尽消的。

自己既然是兰台寺大夫,有送密折之权,递上一张投名状,又有何不可呢?何况,比起忠顺王,新帝更在乎民生些。

于是林如海也没有了睡意,直接就提笔,向天子写了一道密折。只是写这一道密折所花时间可就多了,不仅仅要考虑清楚,又要斟酌用词,既要让新帝觉得自己是一心为民为社稷,又不能让新帝觉得自己是拍马屁,何况,若是陛下心血来潮要表示谦虚学习,说不定还会将密折给太上皇看。毕竟自己是太上皇钦点探花,又将江淮盐政与监察江南官员的重任交给了自己。所以这一封密折太上皇见了,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忠心为国。

只是单纯陈述事情当然是不够的,既然是得力臣子自然应该提出解决的法子。林如海心中已经有了办法,而且这个办法,若是新帝愿意还能一石二鸟。当然,新帝是否要用此事作为引蛇出洞的引子,那全看新帝。

如此一来,这一道密折的用词很是让林如海费了一番心思。写完后等着字迹干透,放入密折专用匣子时候,发现天将破晓。

兴许是太过兴奋,林如海丝毫不觉困顿,索性起身来到院子。四下里静悄悄的,院中那兽形烛台里头点着的蜡烛还未燃尽,风吹的烛火摇曳。

举头望时,见天边一线红。如此一看,今日必是好天气。林如海精神抖擞,低头就瞧见那墙边的迎春花。

往常实在是太忙,竟未发觉这小花不知不觉已经盛放。这花还是那时候玉儿让种下的,那时候因读诗,其中有一首,是宋代诗人韩琦的《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玉儿甚是喜欢,便说要种下一些。林如海本就最疼女儿,这样小小要求哪能不应,随即拍了人去买了花苗回来。

如今这花开得这样好,林如海一时想起给玉儿的信还未送出去,索性进屋,提笔赋诗一首: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一时兴致所至,还提笔在信笺末尾画上一株绽放的迎春花。凝视片刻,笑了。

“老爷,是该歇息的时候了。”长随田明昨夜已经催了两次,可林如海却未作理会,如今瞧着时间,又来请,“等会儿还要去衙门呢。”

林如海摇了摇头:“你放心,我精神好着呢。”

反倒是交代田明:“这是送往京城给姑娘的信,另外去告诉林珣,罢了,等会儿叫林珣到我这里来,我亲自吩咐。”

而呈递给天子的密折,则有专门的通道,林如海也吩咐田明一并送去。

密折由快马直递京师,故而比起黛玉,天子自然是先收到林如海的密折。

而黛玉这里还未收到父亲回信,却先收到了春柳家里送来的一大篮子鸡蛋并好些腌菜。那藤条儿编制的篮子十分可爱,配上椭圆的鸡蛋,竟格外好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