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等你下课> 裂痕(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裂痕(3)(1 / 1)

下午放学,郑之文下楼后,发现周廷果然等在那里,和她一起的还有赵思齐。

赵思齐是被拉来当司机的,在车里的时候,气氛就已经有点凝重了。除了郑之文时不时地说几句指路的话,安静得要命。

郑嫣家离学校不算很远,车很快就到了郑嫣家所在村子的大路上。从大路往上走一小段路就是郑嫣家,赵思齐不去跟着去。郑之文领着周廷从小路穿过密集的人家,往郑嫣家走。

郑嫣家前面有户姓沈的人家和一户姓王的人家,姓王的人家有个特别大的院子,院子开了两个角门。一个角门可以去沈家,一个角门可以去郑嫣家。走这里快得多,否则还要从小路绕个五六分钟。

王家常年只有一对老夫妻在家,虽然年龄很大,但是和郑嫣、郑之文她们平辈,平时郑之文她们都叫他们“二哥二嫂”。王家算是村子里比较有钱的人家,房子盖得很大,院子又修整得漂亮,也许是害怕寂寞,老两口平时经常邀请一大帮人到家里打牌打麻将。最多的时候,能摆上四五桌。

郑之文的小叔郑昌,郑嫣的父亲,便是这里的常客。这天隔得老远,郑之文就听见了小叔夸张的笑声,郑之文很尴尬,离这阵夸张的笑声越近越觉得羞耻。

终于到了王家院外,郑之文让周廷稍等,她进去叫人。

“叔,阿嫣姐的班主任来家访了。就在门口,你快去看看吧!”

郑昌听完,往门外看了一眼,不耐烦地继续打麻将,“幺鸡!”

周围人面面相觑地往外张望一会儿,面色如常地接着打麻将。

郑之文在原地干着急,“小叔,老师在门外等着呢,要不你等下再回来打吧!”

“哎呀,等我打完这圈再说。”郑昌用手肘推了郑之文一下,十分不耐烦的语气。

郑之文只好回到周廷身边,不敢抬头,低声解释,“老师,不好意思。我小叔他打完这圈,马上就过来。”

周廷摸摸她的头,没说话。谁知两个人在院外站了许久,郑昌打了三四圈麻将还没出去。期间郑之文想带周廷去郑嫣家里等,都被周廷冷冷拒绝了。郑昌和周廷就这样诡异地僵持着,徒留郑之文一个人尴尬。

正在郑昌又在洗牌准备新一轮牌局时,周廷突然冲进去,站在他旁边。强压着怒火,伸出右手对郑昌说“郑先生你好,我是郑嫣的班主任周廷。”

谁知郑昌直接无视周廷伸出的右手,继续一边搓着麻将,一边漫不经心地回道“周老师啊,你好你好!”

周廷撤回手,捏成拳,垂在身体两边,郑之文看她咬着牙一字一句地接着说,“郑先生,我有点关于你女儿郑嫣的事,想跟你了解一下。请问可以耽误你几分钟吗?”

“我正忙着呢,你稍等下啊周老师。”说着气定神闲地开始码牌。

“哎呀,老四,人家老师都等半天了。你快去吧。”

“是啊,不好让人家再等了。”

最终,周围打牌的人也看不下去了,七嘴八舌地让郑昌别打了。

郑昌面子上挂不住,连连摆手说,“好好好,不打了不打了。没意思!”

刚起身,把刚刚码好的牌顺手拨散了。不耐烦地冲周廷说,“周老师,走吧!”随即带着周廷和郑之文,从王家角门回家。

郑嫣家的房子有两栋,左边是两间低矮的小平房,中间一个小走道将两个房间隔开。一边是郑嫣父母的房间,里面有电视和一个破旧而低矮的三人沙发,还有几把凳子。因此,这个房间也做会客用。走道尽头是厕所,走道的另一边是猪圈。另一栋是个上了年头的木头房子,有三个房间。最左边是郑嫣几姐妹的卧室,中间是堂屋,里面杂乱地堆放着粮食和各种杂物,最右边是厨房。

郑昌带着她们回到家的时候,郑嫣正在厨房里做饭。郑嫣的母亲,在平房里正在织毛衣。郑之文害怕再次出现刚刚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尴尬,在周廷进平房后,就赶紧到厨房里找郑嫣了。

“阿嫣,你们周老师来家访了。”

入门时,郑嫣正在切菜,听见郑之文的话,刀顿了顿,没接话,只是说,“之文,你来啦!”

“周老师说你不读书了?”郑之文站在砧板边上看她切土豆丝,切得又快又细,刀落在砧板上“哆哆哆哆”的响,像是谍战剧里特工传递讯息时电报机发出的声音。

“嗯。”

“为什么?”郑之文问完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蠢了。

“你想好了嘛?这可是会影响你一辈子的决定!”

郑嫣头也不抬地继续切丝,郑之文感觉自己有点多余。火炉边有两三把低矮的小凳子,郑之文坐在凳子上,目光刚好与火炉中青色的火焰齐平。火炉上正煮着一锅豆子,咕噜咕噜的响。

郑嫣背对着郑之文,突然开口问,“之文,你喜欢学校、喜欢读书吗?”没等到郑之文回答,她接着自言自语,“我不喜欢。”

“是因为彭冰她们吗?可以转到……”

“不是,”她切菜的速度变慢,“原因很多,总之我一点也不喜欢学校,一点也不喜欢读书。”

郑之文撇过头去看她,看不见她的表情,只有沉默的背影,她分不清这话的真假。但她模模糊糊懂得这句话的分量,她知道自己现在没有理由反驳了。她看着炉火中攒动的火苗,恍神间想起几个月前与宋越坐在王少贤葬礼上的某个时刻,她懵懂地思索着某种有关生命与选择的命题。现在似乎也是这样,她觉得这个时刻至关重要,但是她说不出什么,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也许就像葬礼发生在某个人离世之后,很多东西早已经改变或者注定了。

她们没有再聊关于辍学的事情,郑嫣依旧在忙家务。偶尔让郑之文帮她掀开盖子看看豆子煮得怎么样了,判断要不要再加点水。就像之前已经发生过的,许多个平常的日子一样。

“郑之文同学!”不知过了多久,郑之文听见周廷的喊声。出去看时,周廷气呼呼地站在院子中央,小婶在旁边局促地站着,脸上是讨好的赔笑。小叔翘着二郎腿,满脸无所谓的模样,用遥控器调换着电视频道。

家访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郑同学,我们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我现在要回去了,你……”

“周老师,饭马上做好了,吃了饭再走吧”

小婶窘迫地绞手,又勉强堆着笑挽留周廷。

“郑嫣妈妈,谢谢你的好意,我同事还在前面车路边等我呢,今天就先这样吧。”伸手不打笑脸人,周廷勉强挤出一个难看的微笑,招呼郑之文“郑同学,坐我们的车一起回去吧!天快黑了。”

“哎呀,这真是……”

郑之文走过去,周廷虚搂着她,头也不回地从来时的小路穿回去了。周廷气极了,走得飞快,连带着郑之文脚步都有点飘。郑之文没听到小婶后面的话,回过头去看时,小婶仍站在原地一脸窘迫的模样,郑嫣倚着门框,露出半个身子看不清表情。

回去的车上,三个人谁都没说话。周廷一直歪着头看车窗外,郑之文看着前面座椅背后的小网兜里,装着一本小册子,封面是一栋漂亮的古建筑,下面有几行小字,被网兜的洞分割成许多小黑点,郑之文仔细分辨,仍然没看清楚上面的内容。

车很快就到了郑之文奶奶家,郑之文下车跟两位老师道别,周廷哽咽着对郑之文说,“今天谢谢你了,郑同学。”

郑之文很怕看见别人哭,每到这时总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她听见周婷的抽噎,尴尬地连连摆手,嗫嚅着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幸亏车很快开走了。

她推开门时,奶奶正坐在院子里的木墩子上等她,那是很多年前,爷爷特意从祖屋背下来的。她不清楚来历,不过比起家里其他的椅子和凳子,木墩子明显受人喜欢得多。

郑之文记得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没分家,那时还买不起电视机,大点的孩子都帮着去做农活。小的孩子都被锁在祖屋里,主要是郑嫣的二姐郑钗,郑嫣,郑之文和郑之武。每天的娱乐活动就是在院子里玩一些跳皮筋,躲猫猫之类的游戏。郑钗比郑之文他们大两岁半,但是总不愿意和他们玩,嫌他们幼稚。

郑嫣小时候好动,尤其喜欢跳皮筋,总是拉着郑之文和郑之武陪她玩,郑之武小屁孩一个,经常站不住跑来跑去的。于是木墩就成了她们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一端是木墩,一端是或高或矮的凳子,郑之文和郑嫣轮流在绷紧的皮筋中跳跃。郑之文不擅长运动,只会几种简单的动作,而且一般只能跳到及膝,郑嫣则厉害得多。有时候,郑之文会代替凳子,绷紧皮筋,郑嫣就变换着花样在两根皮筋中翻跳,有时候甚至能跳到和郑之文身高齐平的高度。木墩子大概只有四五十厘米,木墩子与郑之文之间拉出一条斜线,郑之文总是看着郑嫣变换着跳动的姿势一点一点的迫近,发出啧啧赞叹。

之后分了家,木质的祖屋因为背靠一座小山坡,某年暴雨泥石滑落,砸破了其中一间屋子的房顶,爷爷奶奶便搬到了二伯家,祖屋便再也没有人居住。搬家的时候,郑之文已经开始读小学了,某个再普通不过的早上,爷爷告诉她,放学后不要回家,直接去二伯家吃饭。于是在那个记不清的日期的日子里,郑之文迷迷糊糊地上学,迷迷糊糊地回到二伯家,再也没有回过祖屋。

直到爷爷去世,出殡那天,郑之文跟着送葬的队伍将爷爷的灵柩送到祖屋时,郑之文才发现,童年时熟悉的祖屋已经不见了,只有两块新铲过的铺着棕黑色土壤的平地,杂乱地堆放着砌坟用的材料和丧葬用品,印象中宽大的院子突然变得很窄,只剩一个临时搭建的用来给守灵人临时休息的小棚子。

那天出殡的仪式结束,她跟着父母往回走的时候,她从小路上远远地看着祖屋的方向,看着忙碌的人们,在心中回忆祖屋的样子,却总是记不清楚。

祖屋离学校很远要走很久,她必须要起得很早,和左邻右舍的小孩子们一起结伴去学校。每当走到小路尽头要拐弯的时候她都会下意识地回头看一眼祖屋,她那时刚刚开始上学,心里很害怕,因为拐个弯就看不见家了。但是祖屋建在半山上,清晨多雾,远远看去只有大致轮廓,看不细致。

就像那个迷迷糊糊离开祖屋去上学的清晨,那天郑之文突然发现,祖屋在她心里,也早已蒙上一层雾气了。郑之文回到二伯家,家里的大人们依然在忙乎着各种丧礼有关的事,木墩被挪到了院子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郑之文坐在木墩上,想着祖屋,想着爷爷,呆坐了一整个下午。

内屋的门关着,门口的小灯泡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于是奶奶的脸也变得忽明忽暗。她在车上的时候犹豫过,要不要告诉奶奶郑嫣辍学的事。当她看见奶奶孤独坐在木墩上的时候,她突然反应过来,奶奶怎么可能事先不知道呢。她心里突然涌起许多复杂难名的情绪,难受得想哭。

见她将哭不哭的神情,奶奶慢悠悠地走过来,将她搂在怀里,装作没看见,像往常一样训斥她,“这么晚才回家,菜都快冷完了,跟你说了多少次,放学早点回家,早点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