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四合院:我何雨柱,誓死不做吸血包> 第61章 第61章为中医事业添砖加瓦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第61章为中医事业添砖加瓦(1 / 1)

现在班上医术水平。

何雨柱一人独占一档,其次是方圆,柳月,叶清寒三人。

最后其余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像前面四人那般巨大。

熬到放学。

何雨柱甩了甩脑袋,喝了一大口浓茶,随即拿出昨夜连夜赶制出来的方案来到了郭东山的办公室。

郭东山身为医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的人自然不会少。

何雨柱进门很是自觉地到一旁坐着,等着郭东山同其余人在隔壁办公室里谈事情。

办公室是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外面人能看到里面人在做什么,但却听不到里面人的谈话。

整个办公室布置得非常简单。

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一个院长的办公室。

但,何雨柱还是从办公室的布置里看到了郭东山对自己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足足等了一个小时。

郭东山方才将那人送出门。

等回过头时,方才看到了坐在长椅上的何雨柱。

“柱子,你小子什么时候来的?”

何雨柱一课封神,得到讲课老师认可的事情,郭东山是知道的。

因为这个,这一届中医学生是郭东山见过最为努力和刻苦的。

而这一切,都是何雨柱这个领头羊起到了带头作用。

毕竟,才刚刚开学,这才大半个学期。

入学时,各自都觉得自己是那天之骄子。

可三个月的时间,何雨柱就已经是一骑绝尘,医术水平高出他们好几个层次。

特别是在从方圆口中得知何雨柱不是什么中医世家,而是只学了两年中医的厨子后。

这些天之骄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肯定都受到了打击。

第一次品尝到这种差生和失败感情的他们当然会奋起直追。

郭东山很快就注意到了何雨柱手中拿着的那一沓纸。

“柱子,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病历?还是你的学医笔记。”

郭东山也很好奇,何雨柱如何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将自己的医术提到如此的高度。

若是有心得体会,或者是速成的方法,能够总结出来,进行推广,那可就是中医之福。

“郭老师,这是我最近琢磨的一点不成熟的小想法,希望能得到您和薛校长这边的支持。我本人现在已经开始让人着手准备收集药材了……”

何雨柱将手中的计划书递给郭东山。

郭东山饶有兴致地看着何雨柱。

这小子,态度倒是很恭敬,可这话语里的意思,却是一点都不客气。

说是请教。可自己已经开始实施了,这分明就是胸有成竹的态度嘛。

郭东山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随手翻阅着。

只是翻开第一页,郭东山就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因为过于激动,用力过猛,导致杯中的茶水泼洒在桌面上。

但郭东山却没有丝毫要去擦拭的意思。

他双手将那一份计划书拿起。

猛的抬头,看向何雨柱问道:

“柱子,这是你写的?”

“对啊,怎么了?”

郭东山没有说话,只是双手捧着那份计划书认真地翻看着。

越看,他的表情越发关注。

越看,他的神情也越发凝重。

当看完最后一页,郭东山还有些意犹未尽1

计划书上的内容只写了一个大概的框架。

自己手中的,只是中药材标准化的一部分。

关于后面针灸还有正骨技术的推广。

上面却没有详细的描写。

郭东山之所以这么激动。

一是因为何雨柱才这个年纪,在看地事情上就已经有了如此宏大的格局和眼光,以后好好培养,接替自己的位置完全不是问题。

二是,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大,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摸脉抓药再各自回家熬药。

所有的药方都是如此。

有些药确实只能现场熬制。

但有些药其实是可以制作的。

只是药铺没人去做。

从西医传进来,到逐渐扩大,再到现在的医院越来越多。

对于中医的未来,郭东山心里当然是有担忧的。

他也想过,去做点什么。

可他现在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

中医的改进工作若是成了还好。

若是失败,那可就是加速灭亡。

何雨柱将中医药标准化的想法,郭东山曾经也想过。

甚至想过推行。

可当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门下的子弟想的也是精进自己的医术,成为大医。

绝大多数考虑的也都是个人的发展。

即便有何雨柱这样高瞻远瞩的眼光,可自身的617医术和能力却远远受限。

本以为,这一辈子都要做一个缝补匠。

没想到,何雨柱却重新给了自己希望。

郭东山在激动之余,却没有马上点头答应,反倒是对着何雨柱问道:

“柱子,你想过没有。这件事的难度,以及你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障碍。”

“郭老师,我想得很清楚了。中药铺子的打击,一些名医的抨击,还有西医的嘲讽等等,我都想过了,我也做好了准备。”

“我来找您,给您看这个方案,本身就是在为自己多找几棵遮风挡雨的大树。”

听到这话,郭东山这才放宽心。

随后他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

最后询问了何雨柱现在事情的安排进度。

得知何雨柱要将药材标准化。

郭东山问道:

“柱子,药材这个东西很难标准化。”

“有些药材,比如黄连,不同的产地,药效是不一样的,川蜀之地黄连大且苦,治疗口渴最好,江东之地黄连节如珠,治疗痢疾最好……不能一概而论。”

何雨柱闻言,笑着说道:

“郭老师,我说的这个标准化,不是把所有的药材都弄成一个标准,而是按照其药理药性和产地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标准。”

“我说的标准,是根据药效来的。每一个药材的产地和其治疗效果我都会做到尽可能地透明。”

郭东山闻言,眉头舒展,随即又拧在一起。

“柱子,这真要做起来,那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我也没想过一个人完成。我有个教我医术的师父,现在开了一家武馆,收留了很多逃荒来的孩子。我和我师父打算培养和收留这些孩子,教他们医术和功夫,只学这两样。我之前离开时,有五六十号人,现在恐怕已经过百。”

郭东山听到这话,瞪大双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