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 第066章 官家召令天下,宗泽、李纲抵达西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6章 官家召令天下,宗泽、李纲抵达西京(1 / 1)

公元1126年,农历腊月廿六。

一匹匹快马冒着严寒,从热闹喜庆的西京城冲出,奔向四面八方。

他们脸上洋溢着大捷之后的喜悦,甚至有些亢奋。

他们随身都带着一道诏令,将昭告大宋二十四路(宋朝一级行政区),诏令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金国言而无信,蒙而无化,悍然撕毁海上盟约,征发百万之兵,破太原、真定,占洛阳,围汴京。

金国言而无信,披毛蛮夷之辈,杀我无辜大宋子民百万,掠我大宋资材亿万万,其趁我大宋不备,铸恶毒阴诈之名,行野兽非人之事。其恶,罄竹难书,其罪,人神同愤!

“金国无知者无畏,胆敢捋我堂堂大宋之虎须,我大宋一旦洞察其狼子野心,虎啸龙吟之下,金国伏尸十万,兵败如山倒!”

“十二月初九,汴京城下,大宋官家道兵尽出,杀灭金军二万,其中,蛮夷金军五千,是为小胜!”

“十二月十二,官家力排万难,孤身一人,两次出城夜袭金营,金兵炸营,被杀死、自相践踏而死者,远不止数万!”

“次日,官家三度出击,毁金军火炮数百,灭杀金军数万,更是阵斩金国名将、屠尽太原无辜子民之罪魁祸首完颜银术可!”

“金军仓皇退兵三十里,官家安然归京!”

“十二月十八,金军退往洛阳,撤军路上,焚三城,杀我无数大宋子民,掠夺财物无数,掳走妇人上万。”

“官家闻之,怒火中烧,又担忧金军惨败,盛怒之下焚西京,当即决定追击金军!”

“次日,官家凌晨追杀金兵,毁辎重钱粮无数,灭杀金军数万!”

“完颜宗望、完颜宗翰衣不及履,如猪狗一般,狼狈窜入洛阳城。”

“官家孤身直入西京,视金兵为跳梁小丑,玩弄金兵股掌之间,金兵大乱,官家英武无比,径直攻入西京宫城,灭杀金军上万,阵斩完颜宗翰。

“金军二次侵宋之西路军统帅,罪大恶极之完颜宗翰,尸首无存,唯留一地碎肉!

“金国二太子,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肝胆欲裂,仓惶北逃。”

“西京城中,官家升起大宋龙旗、禁军军旗,城中学子、漕工、道士、游侠儿、反正军士及众多百姓,有感于官家之勇武,愤金军暴虐之久亦,皆奋勇出击!”

“顷刻间,百万子民百万兵,洛阳子民皆如天兵附体,杀金兵如砍瓜切菜!”

“不足三个时辰,单单洛阳子民,便灭杀金军上万,西京光复!”

“诏令曰:勤王军集结西京,皇帝曰:勤王军速速前来,乘胜追击金军!”

“诏令又曰:大赦天下,免全国来年农之夏税!北方,全年皆免!”

“钦此!”

一道道诏令,随着八百里急报,短短几天时间,已传遍大宋二十四路。

甚至,连二千里之外的金国,亦是闻听。

金国国主完颜晟闻之大怒,一刀劈碎桌案,暴怒道:“众将听令,速速集结兵马,随朕前往太原,朕,必灭宋国!”

西京洛阳,皇城。

黄蓉站在赵桓身后,小手轻轻按摩着赵桓两侧太阳穴。

朱皇后端着一小碟蜜饯,面上含笑,轻轻送至赵桓口中。

她脸上一片柔情蜜意,“官家,这是臣妾新近配制的蜜饯,可是用天山雪莲花的蜂蜜所调配而成,非常之养神补身,官家尝尝吧!”

赵桓吃了一口,只觉得香甜之中带有淡淡的清凉之意,脑袋顿时一片清明。

李清照兴冲冲进来,她手中拿着一张宣纸,“官家,官家,快要元日了,人家作了一幅画,又配上了新诗词,官家,快帮我指点指点!”

朱皇后微微皱眉,黄蓉悄悄撇撇嘴。

赵桓苦笑道:“清照啊,你乃大宋第一才女,寡人如何又能指点你?”

李清照咯咯一笑,“但是呀,大宋也只有官家才能指点人家啦!”

黄蓉没声好气道,“官家啊,她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提到山水,黄蓉特意加重语气。

李清照黛眉一挑,吃吃笑道,“咯咯咯,人家武艺不精,只有诗词才能拿得出手,可不比黄大侠女!”

看着其他几人和官家其乐融融,站在门口的穆桂英,脸上一脸焦急。

这几天以来,官家的身体一天一天好起来,穆桂英委婉提了提玄芔双修真灵经。

但官家总是顾左而言他,让她极为无奈。

而黄蓉,也似乎忘记了她当初的允诺,每天一大清早,就拉着官家练习搏击之术和轻功,压根不提当日之事。

赵桓之所以没有回应穆桂英,主要还是因为前两天太忙。

除了安抚民心,整备新的西京官府之事外,尚要注意潼关金军动向。

完颜宗望虽然惊惶而逃,但死死守卫着潼关,阻挡精锐西军勤王的潼关金军,尚有五万之数,据说已经出动。

他和聂昌已做好应对金军攻城的准备,但不知为何,潼关而来的金军,半道又折返回去了。

等他忙完这一堆事情之后,朱皇后和李清照从汴京城赶来。

她们二人想到马上就是元日(宋代对春节的称呼),一家人肯定要在一起的,官家来回奔波,也无比辛苦。

再说了,汴京城中,总有一股暮气沉沉的景象,感觉极为不舒服,索性结伴来到西京城。

所以,赵桓不是不知道穆桂英的心思,实在是无法分身。

这不,他马上又要去议事了。

唐恪,张叔夜,李纲,宗泽,聂昌,李格非,沈丛,翟汝文等人陆续抵达西京,今日刚好聚齐。

他们要在赶元日来临之前,拟定出下一步的计划。

而对于赵桓来说,还不单单是下一步计划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治制和军制改革,才是他最为关心的。

趁此大捷,先行推行军事改制,所遇到的阻力,肯定会小上很多。

这也是赵桓为什么要在西京过元日的原因之一。

在汴京城,他隐约觉得,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枷锁,套在他,还有其他人的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