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游戏竞技>续宋> 第十六章 一丝傲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一丝傲慢(1 / 1)

“臣等见过崇国公!”范冲此时和两位直讲迎了上去,对着崇国公赵璩行礼道。

“现下虽然寒冬腊月,却明媚如春,正是读书大好时节,有劳各位师长!”

赵璩满面春风的继续说道,从他与范冲等人的交谈之中能够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更为融洽。

也从赵璩的话语之中可以看出,此人言谈举止非常得体,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见过瑗哥!”

赵璩与众人行完礼之后,还不忘专程走过来与赵瑗行礼。

只不过行完礼之后便不等回礼,直接转身离去,举止之中透着一丝傲慢。

或许是久居宫中的缘故,赵璩虽然年龄不过比赵瑗小两三岁,言行举止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

赵瑗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傲慢,自己与之竞争毫无背景。

而赵璩背靠着后宫之主吴贵妃这棵大树,自然是有恃无恐。

并且仗着自己翩翩文采,在这学堂之中时常揶揄取笑自己。

赵瑗见状也并不理会,见到门外阳光明媚,起身便过去透透气从而化解这样的尴尬。

然而却在门口看到另一支侍卫班直和金辇,一看便知道是为赵璩配置。

赵瑗看到这个情形心中又有一丝失落,不禁心中念道:“官家这一碗水还端得真够平!”

原本以为自己借太祖托梦能够博取官家的认同,现在看来只能说初步有些成效。

但对于赵构多疑谨慎的性格而言,不会轻易表露出偏袒。

平衡之术才是皇帝御下的最高境界。

“大宗正到!”

忽然门外传来一声禀告声,一位年届花甲慈眉善目的老者走了进来,老者便是大宗正赵士㒟。

大宗正本是掌管大宗正寺的宗室首领,对于整个赵氏皇族的许多事物都有管理和建议的权限。

资善堂属于教育皇子的宫学,那么自然也就在大宗正寺的管辖范围之内。

赵士㒟依照辈分而言是赵构的叔父辈,对于赵构而言确实有天大的恩情。

一来在靖康之后,他规劝出家的孟太后还俗,依照太后懿旨命赵构登基称帝。

从而使得赵构在宗室和正统上得以名正言顺的即位。

要知道靖康之变时,留在汴京城内的大宋宗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

与宋徽宗最为亲近的皇族宗室,悉数被掳往北境,从而使得宗室成员元气大伤。

但有资格继承大宋皇位的宗室子弟大有人在,但缺少的是那一份正统的太后懿旨和宗室支持。

可以说赵士㒟也算是从正统上一手将赵构扶上皇位。

二来则是苗刘兵变叛乱之时,修书通报张浚和吕颐浩,催促大军勤王,从而化解了一场灾难。

这两大功劳使得赵士㒟在官家心目当中的分量很足。

正是这样的功劳,也才使得赵士㒟不仅成为宗室德高望重的首领,还被封为齐安郡王。

“赵瑗、赵璩见过皇叔祖!”

毕竟是赵氏宗室内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并且还是爷爷辈,因此二人对其极其尊重。

“免礼,免礼,见过两位国公!”

赵士㒟一见到赵瑗和赵璩二人一下子就乐开了花,身为宗室首领的他最大的使命便是要协助官家延续大宋正统。

而眼下二人或许是将来引领大宋的人,他自然也不敢怠慢。

“今日大宗正莅临资善堂主持策问试,两位国公爷可要好生应对才是!”

范冲一边恭维着大宗正,一边对着赵瑗和赵璩意味深长的望了望。

虽然范冲是史学大儒,但却是思想传统保守,且陈旧不堪。

赵瑗在内心有点鄙视,但毕竟自己势单力薄,眼下只能小心谨慎,不可得罪任何人。

赵瑗心中明白,这很有可能是官家的再次试探。

自从自己借着太祖托梦而干扰议和,官家心中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肯定觉得还是会有些难以完全深信。

召见范冲询问是开始,紧接着让赵士㒟主持所谓的策问试同样也是试探和考察。

“既然你能够反复试探,我也能反复试探,说不定我还能反戈一击!”

赵瑗心里想着自己的第二步就从这德高望重的赵士㒟身上开始。

凭着自己后世丰富的历史知识,清楚的记得赵士㒟曾经力保过岳飞。

宋史之中便有记载赵士㒟曾经拜谒皇陵之时与岳飞有过深层的交流,并且非常认同其的诸多看法。

在岳飞下狱之后,不但奔走相告,还不惜以自己家中的百口人性命来力保岳飞。

一想到这里,赵瑗觉得可以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今日本王主持两位国公策问试,题目乃是“文韬及武略何以抵外侮”?”

大宗正赵士㒟目光恳切的望着两位皇子,这个题目虽然很大,但他却非常期待。

这题目一出,赵瑗便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证实了官家的意图。

这样的题目和自己之前与官家所言的文议武议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无非是议和到底是以文还是以武的方式。

“既然无法改变议和的局面,那就彻底来以武促和。”

赵瑗不禁在心中摇了摇了头,自己或许有机会保下岳飞,但确实无力改变官家议和的策略。

或许金人的汴京之围和南渡之后的搜山检海,已然让赵构内心蒙上巨大的阴影。

这样的阴影使得官家面对金人犯怵,这种惧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官家的秉性既然决心无法改变议和,便更加坚定了赵瑗以武力来逼迫金人的决心。

“回皇叔祖,瑗儿可否先答?”

赵瑗觉得自己有必要先说,这样既能体现自己皇长兄的身份,也能更好的去影响大宗正。

“长幼有序,理应如此!”

“武略以抵外侮才是根本之策。我朝自太祖开始,历经横扫诸国一统中原,却恰逢辽金崛起。每每总是疲于应对,无论岁币几何,却都难以奏效。因而文韬自然难填金人之欲,唯有以武制武方能抵御外侮。”

赵瑗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偷瞄着众人的表情。

他的慷慨陈词似乎并没有打动众人,只有赵士㒟时不时的点点头来回应。

“太祖曾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若一味文韬,既难掌握主动且难让军力萎靡。若能攻城拔寨,屡败金贼,则势必引起对手恐慌。届时是和是战,则全然由我大宋决定。更为难得的是,眼下大宋良将如云,委实没有文韬的道理。”

赵瑗一口气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全部都说了出来,他明白自己的这番话必定会通过这大宗正之口转述给官家。

自己提了太祖的名言,也是含蓄的表达出这些话并非自己所言,而是太祖托梦所致。

“如此说来,建国公便是主张应以武略而制衡金人,似乎主动出击更为有利?”

赵士㒟捋了捋胡须说道,从内心而言他非常欣赏赵瑗的这番话,但眼下官家似乎不想听到这样的声音。

“正是!”

赵瑗从大宗正的眼神之中看出对方颇为认同,心想着看来得要瞅准时机才是。

“璩儿到有不同见解!”

赵璩听完立刻回应道,他明白这策问试的结果大宗正都会向官家禀告。

对于现在朝廷所谓议和的策略他已是了然于胸,只需要顺着说便能符合官家心意。

赵璩毕竟从小跟着吴贵妃长大,子凭母贵,和官家在一起接触的时间自然远远多过于赵瑗。

耳濡目染之中也就对于官家的许多想法非常了解和认同。

“我大宋自南渡以来,连年征伐,民生凋敝,军力匮乏,国力衰败。现下已无力支撑抗金之事,唯有依照金人所求,虚与委蛇,文韬便可尽快达成议和。议和之功便是百姓之所盼,朝廷之所想,必定能休养生息从而以宽民力。至于岳飞,虽是百年难遇之良将,然大宋勇将万千,如若能杀之换议和,也算是有功于大宋。”

赵璩说完便有些得意的望了望赵瑗,并且换来了范冲等人赞许的目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