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女生耽美>代晋> 第七五二章 局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五二章 局限(1 / 1)

李徽其实心中非常清楚,谈及这样的话题其实是冒着风险的。而且,对既得利益者要求他们自己削弱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这实在是有些幼稚和荒唐可笑的行为。

大晋豪阀世家,为了家族利益和权力都可以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可以相互倾轧清洗,毫不留情的兵戈相向。自己居然大谈什么豪族世家掌权的缺陷和不公,这当然是1种幼稚可笑的行为。

特别是李徽这样的人,从底层摸爬滚打1路艰辛上位,更是很清楚大晋的门阀世族的德行。事实上,李徽便曾在私底下表达过‘破而后立’方可解决大晋问题的观点。那才是李徽真正的想法,而不是现在这幼稚可笑的行为。

可是,明知如此,李徽还是决定试1试,说出来。

原因很简单。在李徽心中,谢安还是有光环的。尽管看清了许多东西,但是谢安身上留在李徽心目中的光环并没有完全的熄灭。这或许是在后世便带来的固有的印象,以及曾经谢安给予自己的提携和好感并未消除。况且谢安确实还是有智慧和风度的。

正因如此,李徽内心里还是抱着1丝最后的幻想。如果谢安这样的人能够认识到目前大晋面临的症结和困难,能够意识到大晋门阀政治这种奇葩政治形态的不可持续化,意识到等级的太过严苛和极大的社会不会回酝酿出巨大的危险的话,或许他会有魄力突破桎梏,进行改良。

而现在,正值淮南大战胜利,谢氏的权力和名望已经到达了顶峰。这种时候,是最佳的时机。只要谢安肯做些什么,他完全可以做到。

另1方面,李徽也希望能够最后的努力1把,将事情摊开在台面上。总不能连提都不提,便对大晋的世家大族们完全绝望。

万1呢?万1他们愿意做些什么呢?

但现在,李徽知道自己今日这番话怕是白费口舌了。谢安是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的,他也应该明白有些事确实是不对的。但是,他显然并无意愿要进行改变。他的态度是敷衍和消极的。

李徽其实能够理解谢安。站在他的立场上,那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以及智慧才能做出1些改变。而改变固有的1切,便会触动盘根错节的利益和权力,会惹来极大的风险。他谢氏本就是既得利益者,他完全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

李徽其实并不觉得非常失望,这1切本就在意料之中。只不过,从现在开始,谢安身上的那层光环在李徽心目之中已经消失。

谢安或许风仪无双,或许声望高隆,但人格和仪态上的魅力并不能成为1个人能够被高高仰视的原因。谢安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既然身在高位,作为既得利益者,作为位高权重之人,没有魄力对朝政弊端进行改良,没有胆量对体制的弊处下手,那便不是1个合格的政治家。

谢安的上位,只是门阀政治世家掌权的循环的结果。即便不是谢安,谢家任何1人都有可能达到他目前的高度。

谢安确实做出了1些成就,但是要他再进1步,便绝无可能了。囿于门阀政治的框架,困在家族利益的藩篱之中,没能跳脱出来解决时代的问题,这是谢安在李徽心中大大失分的地方。

于才能和魄力上来看,更像是矮子之中取长的高的人。在大晋士族之中普遍能力不高的前提下,谢安比他们高明1些,所以才得以鹤立鸡群。但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之中,谢安的政治才能只能算1般。

就算在眼下的时代,谢安也不能算是佼佼者。秦国的王猛在政治上和远见魄力上,便远在谢安之上。这1点以前李徽是不会定论的,但现在李徽却有了定论。

“4叔,今日之言,只是私下里的闲谈。4叔莫要当真。今日言语之中若有不当和唐突之处,4叔雅量,也当不会计较。今日之言,除了在4叔面前,我是1句也不会说的。”

李徽决定结束这个话题。这样的话题,也是他最后1次谈及了。

“是啊是啊,这个话题还是不要再说了吧。贤弟口直心快之人,4叔也不是不知道。4叔,我们还是谈谈眼下之事吧。”谢玄也希望赶紧结束这样的话题,连忙符合道。

谢安微笑点头,轻叹道:“莫要紧张,弘度,老夫是不会怪罪你有这些想法的。其实,你的1些想法也并非全然是胡思乱想,只不过,无法实现罢了。起码老夫是没有这个能力,或许要靠你们了。”

李徽拱手道:“4叔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更是没有这个能力了。此事不必再提了。”

谢安点点头道:“虽则无解,但今日辩论此事,还是颇有裨益的。只不过,老夫不得不提醒你,你的想法颇为危险,最好慢慢的调理自己的想法,否则恐对你未来不利。今日之言,也不可同任何人谈及。以免招致无端指责。”

李徽点头称是。

谢安摆摆手,命人重新沏茶上来。清茶的味道再次弥漫的时候,之前那个令人不安的话题也就此告1段落。

谢安稀溜溜喝了1口清茶,放下茶盅来对谢玄和李徽道:“此次淮南大战我大晋大获全胜,对秦人是1次极大的打击。不知你2人对之后的局面可有什么看法。下1步有无其他的想法。”

谢玄道:“正要禀报4叔此事。这段时间,我和弘度多次探讨商议眼下的局面。我们都认为,此番秦人遭受重创,内部将起纷争。局面态势将更加有利于我。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乘胜追击。我和弘度1致认为,此时是北伐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若能奋余勇北进,秦人必难抵挡我之锋芒。我个人认为,甚至有攻入关中之地,攻克长安的可能。我对此颇有信心。”

谢安闻言皱了皱眉头,沉吟道:“你们想北伐收复失地么?倒是个好时机。不过……”

谢玄道:“怎么?4叔觉得不妥?”

谢安摇头道:“时机上倒是妥当的,秦人大败之后,士气低落。我兵马挟大胜之威,自非敌所能挡。但北伐之事,可不是小事。之前我大晋乃是拒敌,北伐乃是进取,这需要朝廷的许可。各方面的准备也是不同的。况且,这里边还有1些别的顾虑,恐怕不得不考虑清楚。”

谢玄道:“4叔,什么样的顾虑?”

谢安没有回答,看了1眼李徽,微笑道:“弘度认为此刻北伐也是好时机是么?你觉得可以攻入关中,夺取长安?”

李徽笑道:“乘机收复失地是最佳时机,但在北进的程度上,我和谢兄有些分歧。我认为适可而止,西边收复襄阳,收复梁益2州,东边收复北徐州几郡之地。中路推进到颖水上游,占领项城便可。能达到这个目的,便已经很好了。至于谢兄要攻入长安,我认为大可不必。1则逼迫太甚,令敌生同仇敌忾之志,于我不利。2则,要彻底灭秦,可不是眼下这点兵马便能完成的,还需要进行起码数年的准备。粮草物资兵马盔甲等等,要准备充分。操之过急,恐适得其反。3则……3则……朝廷上下未必会同意北伐。除非……4叔可以力排众议。所以,我认为,还是适可而止为好。”

谢玄在旁听了,大笑道:“贤弟此言何意?朝廷难道会不同意我们北伐收复故都?怎么可能?贤弟今日可是说了不少胡言乱语的话了。昨晚宿醉没有睡好么?呵呵呵。”

谢安沉声道:“弘度说的没错。谢玄,你还是没有弘度考虑的周全。这件事,恐需从长计议。”

谢玄满头雾水,怔怔看着谢安和李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