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观书院>历史军事>一剑折春秋> 第23章 再见专诸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再见专诸(1 / 1)

专诸——一个让伍员日思期盼的人。

碌碌无为多少年?上天终于开始怜悯自己了!

听到专诸名字的那一刻,伍员突然觉得紧绷的心神一下子松懈了,好像黑暗的世界突然燃起了一盏烛火,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那孙武或许正是自己此生的贵客!

终于再也不必毫无希望的苦等下去,还好!还好!自己还未完全衰老,尚能提剑杀敌,有生之年还有一丝希望得以复仇!

这一刻,伍员觉得自己瞬间年轻了十岁,身体也涌现出了久违的旺盛精力。

这个世界对他终于不再充满恶意。

于伍员而言,专诸是他逃亡到吴国后所结识的第一位挚友,意义非凡,直到今日他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遇见专诸时的情形。

那时的他万分落魄,历经千难万险才摆脱楚国边邑的追兵,带着瘦弱不堪的王孙胜走到了姑苏城,貌似乞丐,累累若丧家之犬。

乞讨者这个群体在吴国并不少见,甚至在姑苏城里讨吃食的乞丐不见得比山里野民过得差,王公贵族随意丢弃的食物都是底层小民半生没有见过的珍馐美味。

然而这种境遇对于伍员来说却莫大的屈辱。

须知一年前他还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勋贵,作为楚国最出色的年轻一代,受到无数人的崇敬;如今却落得这般境遇,同王孙胜一起被人认作祖孙乞讨者。

天与地的落差让他夜夜悲痛欲绝,唯有心中那团复仇的火焰在温暖着他的身心;逃难而来的伍员已经多日未曾进食,他或许还能撑得下去,王孙胜却撑不住了,缩在街市一角几近昏厥。

此刻伍员的身上只余一剑一箫,无奈,他只得吹起身上的玉箫,以求得遇知音之人。

伍员寻得一处相对干净些的街市,见往来有穿绫罗绸缎者,便吹奏起了家乡旧曲。

一曲《阳春》,一曲《白雪》,曲终,人亦散。

半日过去,依旧无人问津,此时的他身处吴国都城市井处,来来往往多是贩夫走卒,杀猪屠狗之辈,又有谁识得楚国上层名曲《阳春》《白雪》呢?

伍员后来才明白非是他选错了地方,眼前的苦难终有所报,一切都是在等一个人的出现。

思量片刻,他再次吹响玉箫,此次吹奏的是南楚民间盛传的《下里》和《巴人》,或许在这市井之中会有人赏识吧!

果然,当萧声响起,立刻有人驻足聆听,不过他一曲未尽,人群中竟有了骚动,萧声停下,众人一齐望去,只见五六个持剑的游士正在围殴一人。

不,准确的说,是那五六个游士正在被一人殴打。

伍员从人群中隐约看到,打人的汉子生得虎背熊腰,面相凶狠,尤其是其气势非凡,单单以气势就足以震慑敌人,他一人持扁担对抗五六个剑士毫不费力,以伍员的眼光自然看的出那人武艺并不精湛,但是出手犀利无比,所以围攻他的五六个剑士很快便被他打倒在街上的泥泞之中。

伍员只道此人勇猛无畏,若是徒手搏击,恐怕自己短时间也不见的能讨到便宜,就是不知道此人剑术如何?

就在那人准备再次对倒在地上的敌人出手时,一声呵斥将那人阻止了。

“诸儿!莫要动武。”只听声音便猜得出是一个孱弱的老妇人。

此时伍员惊讶的发现,那人身上再无半点儿戾气,老老实实的站在摊位边,俯首帖耳,甚至都不再像一个屠户。

能把身上的气息收放自如,非高人所不能啊!不曾想这市井之中竟还有如此英豪!

伍员将目光聚集在那个人身上,那人也同样望了过来,双目清澈,如同稚子;待伍员收回玉箫,那人已经缓步来到他跟前,伍员依然察觉不到此人身上有半分暴虐之气,木讷如老农。

“刚才听闻先生吹奏笛曲,前两曲大为可观,后两曲便不如前了。”

伍员诧异万分,不禁对此人再高看几分,也许此人压根就没有学过音律,整日所见者皆屠户酒徒之辈,但却不妨其是知音之人。

“落魄之人,伍员。”伍员执礼相拜。

“屠户专诸。”

那是伍员第一次见到专诸,而后俩人便结为至交,他初到吴地,无依无靠,全赖专诸尽心相助才让他和王孙胜得以续命。

伍员得知专诸极其孝顺母亲,更是将结交专诸引为生平一大幸事,将其视为挚友,侍奉专诸母亲如生母,难得找回一些往日亲情。

后来他在姑苏城安顿下来,闲来无事仍然会去专诸的摊位帮忙分肉,直到他被吴王接见委以官职,暗中又得到公子光的赏识,却始终都没有忘记专诸的恩情。

公子光赏赐他诸多财物,他一并都赠给了专诸,终于让专诸阿母过上舒适的日子。

不久后他看出公子光为夺王位急需人才,便偷偷将专诸引荐给公子光,不出所料,在公子光见过专诸后惊为天人,遂认其为兄弟,同样视专诸母亲如自己母亲一般。

之后一段日子平静如常,专诸的生活似乎也没有改变多少,依旧每天杀猪宰羊,偶尔暗中跟随伍员去公子光府上商议大事,很快三人都想到了夺位最便捷的方法——那就是杀掉吴王僚。

可是在如何动手的问题上,三人有了分歧,公子光主张下毒,悄无声息;伍员主张派遣刺客,一击而定;而专诸则认为应该投其所好,缓缓图之,静待变局。

多次争议无果,最后专诸直接留书远赴太湖去学烤鱼。

争论就此作罢。

吴王僚挚爱炙烤美食,尤其是太湖的烤鱼,每日必食,此事吴国上下皆有耳闻,不少庖厨凭此手艺成为了吴王的座上嘉宾。

专诸此一去便是两年了无音讯。

集市另一侧,今日一早新开了一间食肆,专门售卖烤鱼,巷深无酒,暂无食客。

食肆的主人正是专诸,他呆呆地站在围帘后面,幕布遮住了光亮,阴影落在他不再粗犷的面容上,原本壮硕的身躯也瘦了下来,头戴蓝巾,油光可鉴,无论是从穿着还是神情面貌来看,他都从一位屠户彻底蜕变成了庖丁。

秋风吹过,从他身上飘散出一股浓浓的鱼炙香味,很远就能闻的到,让人垂涎三尺。

此巷虽无酒,鱼香犹留客。

“专诸贤弟!想煞愚兄了!”伍员见到专诸,待看清四下无人,便快步跑到专诸面前,拉住专诸的手臂,大笑着说道:“走,愚兄这就带你去喝姑苏城里最好的酒,最近姑苏城可是新开了好几家酒肆,保证让贤弟喝个痛快。”

专诸面色木讷,不似伍员那般激动,好像这一切都和他无关。

伍员不知道专诸这两年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只记得初与其相识的时候,专诸可是满腔热血,侠义之情溢于言表,路见不平即刻出手,那次在他面前出手伤人,原因就是那几个剑士在暗中讥讽自己,专诸一时激愤便忘记了母亲的告诫,出手教训那些剑士。

此时,近两年的太湖学艺早已磨平了他所有的锐气,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专诸就好似一柄利剑被装进了剑鞘。

这并非意味着这柄剑已经失去它作用,相反,这样的剑才能成就大事,它懂得了收敛,懂得了积蓄剑势,不动则已,动则必杀。

就如现在,伍员再次与专诸待在一起,根本感觉不到他有半分戾气,此时的专诸已经完全成为一名善于烤鱼的庖者。

“愚弟专诸,见过兄长,不负兄长与公子所托,专诸已经习得天下间最美味的烤鱼之法!”专诸神色恭敬,看不出喜怒哀乐。

“善!大善!”伍员大喜过望,拉着专诸就往姑苏城另一条街市走去。

“专诸贤弟,兄长这就带汝去见阿母,在贤弟学艺期间,公子对阿母敬若己母,所需一切皆应满足,小侄也得到了贤人教导,他日定然成材。”

“专诸谢过兄长,公子恩情万死难报。”专诸受宠若惊,急忙拜谢。

伍员笑道:“贤弟莫要见外,一切都是愚兄应该做的,吴王僚不顾宗庙亲情,不顾礼教大义,一心要除掉公子,贤弟能识此大义,为公子做事,定当留名千古,为后人所赞。”

专诸不再言语,他自是知晓公子光和伍员的谋划,为了行刺吴王僚,他们三人已经准备了近三年!

论起吴国的王位继承,伍员在楚国时便有所了解,后来投奔吴国后更是认真研究过吴国的史书旧卷;

他暗中所辅佐的公子光,其父亲乃是吴王诸樊,诸樊共兄弟四人,唯第四子季札最贤,前代吴王寿梦欲传位于第四子,但是四子季札拒不肯夺长兄之位,最后吴王只得传位于长子诸樊,诸樊死后并未将王位传给其长子姬光,而是传位给了自己弟弟馀祭,并留下遗命,要把王位兄弟相传。

吴国上下皆无异议,包括本该得王位的公子光在内,因为公子光知道自己父王这么做只是为了最终把王位传给他的小叔季札,延陵季子贤名传遍诸侯国,全天下的人都认为季札应当成为吴国的君主,他也必然是一个受人敬仰的君主。

整个吴国只有一个人不赞同这种王位传承,这个人就是季札本人,从他父王到大哥诸樊,二哥馀祭到三哥夷昧都想把王位传给他,他却一直在推让,最后推让不得竟直接跑掉了,躲在封地不出。

王叔这一跑倒是落得清静,却为吴国留下了一个巨大隐患;因为老四季札跑了,老三的长子接下了本该是老大长子的王位,这使得老大长子十分不满,此人正是公子姬光。

伍员因名传九州,初入吴国后很快就被吴王僚接见,他也曾立即提出诸多有利吴国改革强军之策,但是很快就被吴王给否决了,随着自己一次次进言,吴王甚至开始疏远自己。

伍员起初并未想到其中缘由,直到有一日公子光单独找他饮宴,从公子光言语之中他察觉到了其野心,公子光对于王位被夺一直耿耿于怀,正是这次宴饮中公子光数次暗示他,吴王僚非明主,吴王僚在位一天,就绝对不可能重用他这个楚国叛逃之人。

这一刻,伍员恍然大悟,跟那个心胸狭隘的吴王僚相比,公子光才是能助其复仇灭楚之人。

自从那次宴饮过后,助公子光夺取王位便成了他当下最要紧的事。

此后便有了三人暗中谋划之举。

伍员自见到专诸便满心欢喜,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一吐为快,但是他没有忘记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寻了一条无人小道便领着专诸悄悄来到一座华丽府邸的后门,此处竟有暗卫把守,见来人是伍员方才解除防卫。

“专诸兄弟,阿母同小侄就住在里面,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并无外人知晓。”

这是一座很大的府邸,至少伍员在姑苏城所见过的如此规模建筑,无不是勋贵或者朝中重臣的居所,但是公子光却能让专诸的母亲住在里面,而他自己依旧安居在破旧的公子府中,并把自己府中仆役丫鬟派到这里来服侍专诸的母亲。

单单这一举动就让伍员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公子光是个能成大事的君主,日后必将助他实现复仇大计。

专诸驻足门口许久,却没有走进一步,看着华丽如宫殿一般的家,他几欲流泪,自己母亲终于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

此刻他心中再无半点儿顾虑。

专诸朝门口跪下,重重叩首,然后起身对伍员说道:“兄长还是先带专诸去见公子吧,专诸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公子。”

伍员当即领着专诸去不远处的公子光府邸,这里远远不及刚才的府邸华丽,甚至有些破败,伍员依旧没有走正门,而是悄无声息的从侧门把专诸带进府里。

此时揭者告诉伍员,公子正在陪家人用膳,伍员本打算再等候一番,不曾想公子光手中拿着肉食便跑来相见。

“子胥,汝可回来了,叫为兄大为思念,为兄不是说过吗,贤弟来访,不必通报,直接进后堂便是,为兄的家就是贤弟的家——咦!”公子光很快便注意到了隐身在暗处的专诸,惊呼道:“竟是专诸兄弟回来了!来人,快来人,摆宴,摆最好的酒宴。”

“公子,不必准备酒宴。”

专诸神色平静,缓缓说道:“专诸有要事需要与公子和伍先生商谈,不宜饮酒。”

公子光悻悻不已,伍员早看出专诸心中藏有要事,便在一旁提醒道:“公子,大事为先,等事成之后再好好痛饮一番。”

“也罢——”公子光拉着专诸的手臂,命令道:“先商谈要事,而后便一同宴饮,两年未见贤弟,为兄有千言万语藏在心中,也好让为兄向贤弟好好回禀阿母近况。”

公子光府内有一暗道,里面有一空旷内室,隔音效果极好,此刻里面已经燃起了烛火,映出他们三人的脸庞,每个人的眼睛里皆燃烧着熊熊烈火。

三人多日未见,不及叙旧便直接商谈起那个已经谋划了近三年的行动——行刺吴王僚。

专诸如今学成归来,刺杀之举已有雏形,如今只需要等待专诸凭借技艺名扬姑苏,而后被吴王僚察觉,借此获得接近吴王僚的机会。

接下来就是等待最佳时机,好行刺杀之举。

除了他们之前的所有谋划,专诸又提出了他唯一的一个条件。

“若要保证一击必杀吴王僚,行动之时专诸还需一柄利器。”

“什么利器?”公子光和伍员同时问道。

“贤弟需要何种利器,为兄散尽家财定为贤弟寻来。”公子光不允许即将到了的大事出现一点点变故。

“专诸听闻越国已向我吴国献上五柄宝剑,大剑三柄,小剑两柄,皆为欧冶子大师所铸。专诸所要的便是其中一柄小剑——【逆剑鱼肠】。”

专诸目光笃定,一旦计划实施,他恐怕只有一次出剑的机会,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只有欧冶子大师所铸利剑才可穿透吴王僚的层层衣甲,完成一击必杀。

“【逆剑鱼肠】!”伍员和公子光一下子就明白专诸为何点名要【鱼肠剑】。

吴王僚生性怯懦多疑,出门必披甲佩剑,而且都是穿好几层皮甲,一般的兵刃箭矢很难刺穿他的护甲。

虽然专诸可以借献烤鱼接近吴王僚,伺机出手,但是若不能一击即中,那么专诸就会被吴王僚的护卫给砍成肉泥,专诸身死不说,吴王僚还是会活的好好的,恐怕以后再想杀他就更加困难。

想到唾手可得的王位即将离自己而去,公子光眼睛闪过凶光,伍员与其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坚毅,多年谋划,成败在此一举,他们不容有半点意外发生。

“专诸贤弟且安心,【鱼肠剑】为兄定为贤弟取来。”

伍员知道那柄【鱼肠剑】现今封存于何处,因为越国献上这几柄宝剑时他就在一旁观坐,赏剑,他所佩【龙渊剑】也是欧冶子早年所铸。

越国所献五柄宝剑,以【鱼肠剑】最为小巧,只有尺长,但却是做工最为精细的一柄,剑身纹路清晰可见,如鱼肠一样,弯曲回环,表明它的却经历了千锤百炼。

这一点和【鱼肠剑】旁边的另一柄巨剑截然相反,那柄巨剑名为【巨阙】,剑长近五尺,剑宽七寸,因为太过巨大,做工反而粗狂不精,剑刃上甚至留有天然缺口,据说欧冶子大师曾花费很多精力去挽救这柄剑,修补了多次,终是徒劳,【巨阙】也是因此而得名。

不过【巨阙】终归是巨剑,杀伐之气直冲天际,然而,伍员仍然在【巨阙】的杀伐气之中察觉到了【鱼肠剑】的剑气。

善长相剑的大师风胡子曾有言:名剑如将,自成气势。

即使相隔数仗,他依然能感觉到【鱼肠剑】的暴虐之气,更重要的是,【鱼肠剑】天生逆纹,一柄剑的命运如何,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那便是它天然形成的纹路,相剑师见到它的逆纹,便断定它是一柄忤逆之剑,此剑也被称为【逆剑鱼肠】。

伍员知道公子光很喜欢这柄剑,他甚至觉得这柄忤逆之剑就是上天赐给公子光的,让他来了结吴王僚的性命。

当初伍员就对这柄剑多留了几分心思,打听到了它被封存在何处,等真正到了要对吴王僚动手之时,他冒着一死也要取回此剑。

伍员和公子光商量好一切事宜,专诸便悄然返回街市,继续经营自己的食肆。

以专诸此时的手艺,用不了多久便能名显姑苏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