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1 / 1)

离恢复记忆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赵文烨已经重新适应了小孩子的生活。每天重复吃了玩、玩了吃、吃了睡的过程,咸鱼的不行。

因为之前受惊发烧事件,老太爷的丧礼他基本上没怎么参加。100多个曾孙子女,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基本上只要不是全员出席的场合,他都是能翘就翘。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赵老太爷的丧礼终于要落下帷幕了。

明天是赵老太爷出殡的日子,今天有会有比较大的活动。今天的道场所有的道士都在,诵经声比平时都大。傍晚的时候有宴席,基本上所有人都要参加。晚上的时候要烧纸人纸马之类的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赵文烨就被娘亲给扒拉起来了,穿上藏青色的冬衣,外面披上白麻布,吃了碗红糖鸡蛋汤垫肚子,戴好白麻布做的帽子,准备出发。

等到了吉时,像摔盆和抱灵牌之类的活是轮不到他们的,不过赵文烨手上也拿了东西,似乎是陪葬品。

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的时候他们跟着走就行了,偶尔假哭一下。

一个半个时辰之后到达墓地,赵文烨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走不动了,剩下的路基本上是被几个大人轮流抱过来的。

然后又是一个多时辰的冗长的下葬礼,等返回的时候赵文烨早就已经饿的不行了。

葬礼结束之后他们就正式开始服丧了。按照习俗,父母去世,要守孝3年,祖父母去世,要守孝1年,曾祖父母去世,只要守孝3个月就行了。

守孝期间需要穿素服,不能参加娱乐活动,禁食酒肉,不能嫁娶,不能参加婚丧吊庆,不能参加科举等

一想到3个月不能吃肉,赵文烨就觉得有点无法忍受。

其实普通老百姓一般不会严格遵守这样的守孝规矩,不过因为家里爷爷和父亲都是读书人,一些规矩还是会严格一些的。

尤其是不能参加科举这一条是必须遵守的,这一条一旦违反,可能会坐牢。

说到科举,赵文烨开始发散思维了。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未来到底要做什么。

上辈子他小的时候梦想当科学家,后来上学了开始想当老师,因为老师有寒暑假,感觉很爽;再后来上大学之后他想当大学老师,因为大学老师的课更少;最后他成了一个996上班族。

重活一次,决定命运的时候到了,他这辈子未来要读书科举,然后当老师!

可恶的封建社会阶级分明,不读书还能干嘛。士农工商已经给你定死了,读书人的地位最高,肯定得继续读书啊。

至于为什么是当老师而不是当官,那是因为他不一定能当的上官啊。科举多难啊,爷爷考了一辈子还是童生,父亲今年24岁了,同样还是童生。

光一个秀才就这么难考了,赵文烨觉得自己的目标还是不要定的太高比较好。

鉴于父亲是在20岁那年考上童生的,赵文烨就把目标定在20岁之前考上童生。如果他过了20岁还没有考上童生,赵文烨觉得自己可以换个目标,去找个账房之类的工作吧,或者经营一下自家的田庄和店铺。

…………

“老爷,外面下雪了,披个斗篷吧。”钱氏拿着一件黑色的斗篷对赵志忠说道。

“嗯,多谢夫人了。”

钱氏伺候着赵志忠披上斗篷。赵志忠穿戴齐全后就准备出门了,钱氏连忙让范叔打伞跟着。

钱氏看着丈夫和范叔走出二门,又站了一会才回屋里。

正屋的西侧间里,赵常渝在靠窗看书,田氏在绣花,赵慧琳在学习打络子,赵文烨在用火盆烤红薯。

整个宅子只有正屋的西侧间按了玻璃窗户,这间屋子的光线最好最亮堂,冬日里大家最喜欢关上门窗在这里看书烤火聊天玩耍做事情。

钱氏走过去看了看烨哥儿烤的红薯,发现烨哥儿专门挑个头大的烤便说道:“烨哥儿放两块小点的吧,个头小的熟的快。”

赵文烨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拿掉两个大的,放上三个小的,做完后他就趴到钱氏的怀里眨巴着眼睛问。

“奶奶,外面下这么大的雪,爷爷去哪里啊?”

“去你三爷爷家里。”

三爷爷啊。

三爷爷赵志平今年53岁,比爷爷大10岁,他是整个赵家唯一的秀才。

不过赵文烨不太喜欢他,三爷爷为人有些功利,非常重男轻女。三爷爷有两个女儿,都是庶女,他们都被三爷爷送给别人家做小妾了,简直比做生意的四爷爷和六爷爷还不如。

…………

赵志平家。

赵志忠走进三哥的书房,发现不光他来了,所有的庶出兄弟都来了,他嘴角一抽,有些无语。

他们十三个兄弟,前两个哥哥都原配嫡子,四哥和六哥是继室嫡子,最小的三个弟弟是第三任夫人的嫡子。剩下的都是庶出。

嫡子当中二哥最会读书,当初二哥不过17岁就考上了秀才。不过二哥身体不好,早早的就去了。

自从二哥走后,三哥就开始日常拉拢他们这些庶出的兄弟。重点,是拉拢相对会读书的兄弟。

五哥赵志敬和他都是童生。至于七哥,他两个儿子都是童生,尤其是七哥的小儿子赵常温,今年不过19岁,名气已经很大了。赵常温3年前就考上了童生,原本今年准备冲刺院试的,谁想到老爷子出事了,只能搁置下来。所以七哥也是三哥重点拉拢的对象。

至于剩下的八哥和十弟,他们通常都是跟着四哥和六哥的。

四哥和六哥的外家是商户,生意做的挺大的,他们两个人跟着外家做生意,如今也成了商户。

八哥和十弟的娘亲都是第二任夫人的陪嫁丫鬟,他们两个从小就是四哥和六哥的跟屁虫。

没有想到三哥把他们也叫来了,三哥不是最看不上他们的吗。

赵志忠找位置坐下,下人上了茶,他捧起茶碗,有一下没一下的用茶盖拂过茶面。

他们都知道三哥今天为什么会找他们过来。父亲的葬礼已经结束了,但是父亲的私产还没有分呢。

他们当初分家的时候分到的都是公中,父亲的私产可不算在内。

赵志忠估摸着父亲的私产没有一万两也有七八千两,如果是均分的话每家至少能分个500两。当然均分是不太可能均分的,但不管分到多少,在赵志忠看来都是赚的。

没过多久三哥就进来了。

半个时辰之后,赵志忠走出三哥家的大门。

‘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什么叫他们要联合起来施压?说了一大堆全是废话。施什么压?怎么施压?一点计划都没有,还想当领头羊!

五哥倒是有计划,可惜七哥和他都不搭理他。事实上要不是三哥是个秀才,如今凭借资历成了族中长老,还是族学的管理者,他们也不想搭理他。

至于八哥和十弟,两个墙头草,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

知道这件事成不了,赵志忠就放心了。他不是不想多拿点,只是那不太实际。

就算律法上规定家产是诸子均分,但有几个家族是真的怎么分的。真这么分,宗族第一个不答应。

院试三年两考,今年是考试年。因为老爷子出事渝儿今年没有参考,明年守孝一年,后年又是考试年。渝儿正好可以参加后年的院试。

渝儿考了两次院试,两次都在副榜,名次一次比一次靠前。第二次甚至考到了副榜第一的位置。

整个赵家,除了七哥家的常温,只有渝儿考上秀才的机会最大。下一次,渝儿一定会中。

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闹出笑话,赵家也不能闹出笑话!

名声,名声最重要。

“七哥,我去你那里坐坐。”赵志忠朝赵志超走去。

赵志超:“好啊,九弟。正好来帮我看看我家温儿的功课。”

…………

申时正,赵志忠回到家。

“老爷回来了。”钱氏接过赵志忠的斗篷抖了抖上面的雪放到一旁的架子上挂好。

赵文烨看到爷爷回来了,就噔噔噔的跑过来抱住他的小腿问道。

“爷爷爷爷,你今日是在三爷爷家吃的午膳吗?”

“不是,我是在你七爷爷家里吃的午膳。”赵志忠抱起跟屁虫赵文烨,免得他跟着跟着摔跤了。

“爷爷爷爷,我跟你说烨哥儿会背《三字经》了哦。”

“哦好,烨哥儿会背《三字经》喽。”赵志忠明显没有相信,在他看来烨哥儿应该就会背几句话。对烨哥儿来说这也确实是会背了。

但事实上赵文烨会背整本《三字经》了。

赵文烨知道爷爷没有相信自己说的话,不过没有关系,他有证人。

“爹爹爹爹,你和爷爷说,烨哥儿真的会背《三字经》了。”

赵常渝上前:“见过父亲。”

他抱过赵文烨说道:“烨哥儿确实会背《三字经》。他今日早上同我学了半天,下午就把整篇《三字经》背下来了。”

虽然背的时候磕磕绊绊的,他还提醒了两次,不过确实是背下来了。

这让赵常渝很高兴,烨哥儿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三字经》背下来了,这说明烨哥儿读书的天赋很好。至少记忆力不错,而且通过问答,他发现烨哥儿的理解能力也很不错。

对比烨哥儿从前的表现,赵常渝觉得烨哥儿是开窍了。

常温是在五岁的时候开窍的,而他是在七岁之后才开窍的,没有想到烨哥儿才四岁就开窍了。

赵志忠听到赵常渝的话有些惊讶,有些不信的问道:“真的,烨哥儿真会背《三字经》了?”

赵常渝笑道:“是真的,烨哥儿要不要背给爷爷听一听。”

赵文烨大声:“要。”

“爹爹,你把我放下来。”

赵常渝把赵文烨放下来,然后坐到赵志忠的边上。赵文烨就站在他们的对面。

“咳咳,我要开始背了哦。”

“人之初,性本善……”

虽然停顿了两次,但是赵文烨还是一字不漏的把整本《三字经》给背下来了。

赵志忠就是在族学里教人蒙学的,《三字经》的内容他早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自然也就知道赵文烨背的一字不差。

这下赵志忠惊喜了。

这天赋,不比七哥家的常温差了啊!

常温当年是四岁开蒙,五岁入学。烨哥儿翻了年就满四周岁,虚岁也有五岁了。

赵志忠决定过完年就让烨哥儿正式进入族学读书。在此之前他也可以提前教导烨哥儿一些蒙学的课程,以此来测验一下烨哥儿是真的开窍了,还是灵光一现。

事实证明,烨哥儿确实开窍了。

他在过年前背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赵文烨表示,背书嘛,so easy。

上辈子他读了16年的书,背书早就有经验了。像这种比较浅显的古言书,理解后再背诵最简单。

赵文烨拥有成年人的思维,理解这些蒙学书籍还是比较容易的。加上他现在正处于记忆力最好年龄段,一本只有一千字左右的书籍,半天时间怎么都能背下来了。

只是背下来容易,巩固难。为了巩固记忆,赵文烨根据遗忘曲线制定了详细的背书计划,争取在开学前把三本蒙学书倒背如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